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獨立學院辦學特點,堅持黨建引領,錨定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常德市現代化產業體系,致力于探討育人要素優化配置,打造學院、母體學校和其他高校、地方政府部...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是2002年經湖南省政府部門批準,由湖南文理學院舉辦、教育部門確認的獨立學院。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獨立學院辦學特點,堅持黨建引領,錨定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常德市現代化產業體系,致力于探討育人要素優化配置,打造學院、母體學校和其他高校、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社會以及家庭全方位、全過程、多元協同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統籌規劃 加強頂層設計
學院立足常德、服務湖南、面向全國,將辦學定位與區域產業鏈、創新鏈緊密結合,確立了“夯實基礎、強化實踐、注重創新、突出應用”的人才培養理念和“以專業理論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為行動依據和指導,以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應對實際工作與生活,以政治法治素質和社會道德素質把握行動方向與效果”的人才培養目標。專家、學者、管理者多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行業企業提出人才需求及建議,并充分汲取其他院校的經驗和意見,注重特色發展、差異化培養,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與區域發展需求、行業需求和學校的整體發展同頻共振。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三維一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完成規定公共課程教學任務,按照必修要求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分類做好課程設計,確保專業知識技術扎實。考慮學生個性化和特長發展,設置選修課程模塊和可以自由選修的多門技術實踐課程。
固基強能 完善教學體系
學院以產教融合為紐帶,多元開發教材與內容,結合行業、職業要求,面向崗位職業技術技能,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研討活動,基于專業確定教學內容及課程歸屬,選定教材版本。構建“多元混合、協同驅動”的實踐教學改革模式,以實驗室、教師工作室、校企合作為紐帶,帶動實踐教學各維度、各環節有效融合。明確教師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主導作用,推動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引導教師開展數智化教學研究。鼓勵教師積極打造“金課”,加強優質課程建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結合課程教學和科研課題,指導學生進課題、進團隊、進企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項目+競賽”的形式驅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建立“科研課題—學科競賽—創新訓練”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將實踐創新訓練與常規專業教學環節相結合。
資源整合 強化全程培養
構建資源共享創新體系,實現教育資源市場化配置與公益化支持的有機結合。推動顯性課程資源與隱性文化資源的深度融合。推進專業教學與學生管理高度協同,專業教師偏重專業引導,學生工作者重在學生管理與服務。每年定期與學生“一對一”全覆蓋談話。構建層級教學督導模式,多個主體參與,多維體系、多重指標開展教學效果評價。積極走出校門與企業交流合作,與湖南省內外近150家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湖南迪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教學課程,并舉辦“迪文優才”培訓班。與金盆嶺街道的33家企業在師資培訓、專業教學、實習平臺、學生就業、技術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注重校園教育與社會教育協同,專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環節以在校教育、顯性教育為主,同時讓學生積極接受社會教育,參與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增長社會知識,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
以終為始 厚植家國情懷
推進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協同,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啟迪智慧、潤澤心靈。成立“芙蓉學子義工先鋒隊”,開展黨員義工活動。利用紅色景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利用黨課講座開展理論宣講,利用媒體平臺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室、公共走廊張貼革命先烈、科學家、教育家的名人名言,教育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崇尚科學、真理和正義,牢記使命,積極進取,服務國家,造福人民。
近年來,學院的一系列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辦學水平穩步提升,教師的數智教學應用水平顯著提高,獲批國家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7門,建成數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平臺。學院教師出版專著14部、教材17部,學生立項國家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項、省級項目90項。在校學生在國家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獲批國家專利15項。近3年,學院教師獲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23項;發表論文178篇,其中SCI、EI、CSCD等核心期刊論文23篇。
未來,學院將持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奮力譜寫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發展新篇章。
(王興柱 朱丹 甘智林 蔡明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