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和實驗,它們不僅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知,帕斯卡裂桶實驗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實驗由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布萊士·帕斯
在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和實驗,它們不僅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知,帕斯卡裂桶實驗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實驗由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布萊士·帕斯卡所設計,它生動地展示了液體壓強的重要原理。
3月21日,濟南高新區海川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在物理教師陳城旭的指導下,將經典的"帕斯卡裂桶實驗"搬到了課外,通過自編自導的戶外實驗情景劇,生動呈現了液體壓強的科學原理。
活動以"科學劇場"形式展開,學生分組策劃劇本,將物理原理融入故事情節。實驗操作被分解為角色臺詞、道具互動和懸念鋪墊——當學生緩緩向高處的水管注水時,臺下觀眾屏息凝神;木桶突然裂開的瞬間,歡呼聲與掌聲共同響起。"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密切相關,而并非僅僅取決于液體的重量。
據了解,在實驗準備過程中自主學習貫穿全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學生經歷了完整的項目式學習過程,通過查閱資料理解帕斯卡定律原理,利用亞克力桶制作可循環使用的實驗裝置,同學們不僅要計算注水高度與壓強的數學關系,還要思考如何用表演讓知識“活”起來。
物理教師陳陳城旭介紹:“老師僅提供基礎指導,從劇本設計到風險預案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同學在觀看實驗的過程中,既能夠積極思考,感受科學的魅力,又激發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學校領導指出:“這種打破教室邊界的學習方式,正實踐創新育人路徑的典范。海川后續將開發更多學科融合項目,讓知識在真實情境中自然生長。這個融合科學探究、藝術表達與團隊協作的實踐活動,成為學校推進課程多元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創新案例。”
這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實驗劇,不僅讓抽象的理論化為可視化的震撼體驗,更彰顯了當代教育從知識灌輸向素養培育的轉型。當裂開的不再只是木桶,更是傳統教學的邊界,學生收獲的將是受益終身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