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濟南大學全面啟動“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2024年暑期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校兩地各級團組織圍繞學習貫徹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實干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學思...
今年暑期,濟南大學全面啟動“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2024年暑期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校兩地各級團組織圍繞學習貫徹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實干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學思踐悟中增長才干、在吃苦奮斗中鍛煉毅力、在服務社會中培養品格,不斷完善構建實踐育人長效機制。
堅定跟黨奮進 勇擔青春使命
今年,實踐立項選題分為圍繞學習宣傳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文化傳承、促進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群眾、民族團結實踐、廉潔家風家訓、崗位實習見習類等八個實踐專題,以全覆蓋的選題設計引導學生開展實踐。各實踐隊深入紅色教育基地,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與實踐力量;走進新時代鄉村,共同體驗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五千余名濟大青年學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躬身實踐,真正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實踐的廣闊天地中交出了濟大青年的奮進答卷。
經師生自行組隊申報,各學院推薦,主管單位審批,2024年度學校共組建校級團隊87支、學院立項團隊547支,其中,入選國家級重點團隊2支,省級重點團隊4支,5866名青年學生參與集中實踐。2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團,2支團隊入選關愛行動“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團,2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2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2支團隊入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全國大學生志愿宣講團,1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宣講團,1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講團。實踐地點覆蓋全國各地,承擔社會實踐團隊指導工作的教師人數約635人次,團隊平均社會實踐時長為15天。實踐主題覆蓋多個學科領域,活動形式特色鮮明,服務對象豐富多樣。
彰顯專業特色 傳承“濟大精神”
在學院立項中,團隊圍繞各類主題、結合學科特色開展相關活動,在實踐中了解國情、觀察社會、服務人民,講好濟大故事,傳承濟大精神。
“古韻傳承,砼心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和“彩繪鄉村夢,振興共繁榮”鄉村振興實踐團奔赴莘縣古城鎮,通過鄉村規劃和墻繪設計助力第一書記美麗鄉村建設;以“小我融入大我”為主題,前往鄉村和基層開展理論宣講;“‘鄉’約盛夏,‘音’你美好”赴日照實踐團以文藝匯演推動校地合作,進一步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新需求;“青春行 生態興”社會實踐調研團立足“黃河入海口”重要戰略方位,前往山東省東營市探索黃河灘區鄉村產業發展治理新模式;“科普宣講惠民生,健康中國青春行”實踐團通過愛心義診、中醫養生活動,積極踐行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看黃河之畔建設生態新城”赴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實踐團,圍繞“以新質生產力驅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主題,規劃實施“觀察生態新城新貌,講好中國之治故事”“多彩圖繪美麗鄉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社區服務啟智潤心,解決社區居民帶娃難”四個板塊,組建實踐團隊4支,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中國智慧、中國智造、中國力量,在國情考察、社會觀察中了解國情省情社情民情,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團”聚青年力量 賦能社區治理
結合“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工作,18位市中區基層團組織兼職副書記深入街道和社區開展活動68場,組織宣講40場,專業培訓29場。廣大濟大學子圍繞科技創新、基層治理、綠色發展、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扎根中國大地的生動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濟大青春力量。
圍繞黨的創新理論主題宣講,共有470名學生組成的58支團隊參與,奔赴社區基層開展主題宣講活動,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承黨的創新理論貢獻青年力量;362名學生組成的34支團隊主動對接地方需求,奔赴省內外多個鄉村和社區開展支農支教,針對困境兒童開展系列安全教育知識科普以及學業幫扶活動;由1677人組成192支基層服務踐行團,在暑期實踐中學以致用、服務社會,切實做好基層群眾服務;“青鳥計劃·匯才齊魯”崗位實習專項旨在通過“青鳥計劃”信息平臺,服務青年就業創業需要,學校共5支團隊92名學子集中參與到多個城市的實習實踐,其中1人入選“揚帆計劃”。“愛國主義教育”紅色專項覆蓋77支隊伍的709名學生,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傳承齊魯大地的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石榴籽一家親”民族團結專項共有93名學生組成7支隊伍參與,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理論宣講、普通話推廣等形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廉潔家風涵養專項旨在引導團員青年知廉、守廉、助廉,自覺建設廉潔家庭、培育廉潔家風,以廉潔家風涵養清風正氣,共18個團隊126人參與。
結合共青團中央“青年實干家計劃”,校研究生會組建青年學術團隊投身基層實踐,到基層崗位擔任“青年專員”“科技專員”,為基層治理建言獻策,以科技創新聚智賦能鄉村振興,以社會服務推動提升治理效能。與此同時,共有707名學生組成101支團隊赴省內外實踐調研,通過廣泛參與非遺展演、藝術創作、展館參觀等實踐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增強歷史主動、文化自信。
暑期社會實踐為廣大學子搭建了聯結學校與社會的平臺,構建了貫通理論與實踐的全覆蓋思政“大課堂”。近年來,學校將社會實踐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與專業實習雙輪驅動、與思政教育雙向融合、與創新創業雙軌提升、與志愿服務雙線錘煉,逐步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格局,創建了具有濟大特色的實踐育人品牌,對于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未來,學校團委將繼續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深入基層一線的實踐中擔當青年使命,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來源:濟南大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