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暴雨,泥石流,危險之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迅速跑到屋子里,關好門窗切電源。”……伴隨著操場上的一聲聲游戲口令,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市...
北京市門頭溝區探索校園安全教育新范式
“向陽花”綻放在校園安全島
本報訊(記者張欣)“下暴雨,泥石流,危險之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迅速跑到屋子里,關好門窗切電源。”……伴隨著操場上的一聲聲游戲口令,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
2023年,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妙峰山民族學校曾被作為臨時避難場所之一。在斷水、斷電、通信中斷的情況下,學校變成了臨時避難場所和防汛抗洪救災人員駐地。此后,這里成為門頭溝區探索建立“平急兩用”“校園安全島”的試點。
2023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來到該校。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一間教室,孩子們正在老師帶領下開主題班會。“那一天,習爺爺還和我們一起把黏土做的‘向陽花’放進寓意‘青山綠水’的沙盤之中。”妙峰山民族學校六年級學生羅晨曦回憶。
如今,經過一年多的恢復重建,暴雨的痕跡在校園內已不明顯,防災、減災、自救的體驗設施隨處可見。
“8、9、10……”走進教室,記者看到學生們正在模擬心肺復蘇練習,而他們所在的教室就是“安全島學苑”。
“安全島學苑配備了展板、人體模型、VR設備等,讓學生沉浸式學習安全技能。”妙峰山民族學校校長王蕾介紹,學校開發了安全韌性課程,利用課間開展“運動+安全”教育。教師們將安全知識編成游戲口訣,帶領學生參與防踩踏訓練、消防滅火演習、攀巖等項目,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安全知識。此外,學校還借助當地資源,增加戶外自然教育,讓學生學習野外生存、應急逃生等知識。
在第3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門頭溝區還和全國各地千所學校共同點亮了“校園安全島向陽地圖”。“這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標識,更是安全理念、教育資源與守護行動在校園領域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每一所參與其中的學校,都將化身為‘校園安全島’,筑牢校園安全防線。”門頭溝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曹彥彥說。
校園內,“向陽花”迎風綻放,孩子們向陽而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