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活動屬于豐臺區即將開展的青少年參與城市治理的實踐項目之一,通過校地合作的形式探索并開展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工作。
3月3日,記者從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以下簡稱“十一豐小”)獲悉,在豐臺區園林局、街道辦及專業設計師團隊的指導下,該校于日前啟動了“共享共建綠地項目”,將引導學生參與校外綠地的調研與設計。該項活動屬于豐臺區即將開展的青少年參與城市治理的實踐項目之一,通過校地合作的形式,探索并開展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工作。
十一豐小于本學期開學當天便啟動了“共享共建綠地項目”,在隨后為期10天的課程學習中,該校邀請園林設計師王丹作為校外指導專家,對學生進行了專業啟蒙,教授圖紙繪制、植物搭配等基礎知識。該校三至六年級學生作為“小小設計師”對校外西側綠地(2000平方米)進行實地測量,分析土壤濕度、地形特征等環境數據。
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學生進行實地測量,獲取環境數據。 受訪者供圖
經過3至4輪修改,結合北方氣候特點,孩子們篩選出了30余種本土植物,并融入雨水收集系統等生態設計,并于2月27日展示了這片綠地的自然空間設計方案。這是該項目學習的第一階段成果。
其中,各年級學生的設計方案各有特色,有以課文《百草園》為主題,種丁香、芍藥等植物,打造兼具觀賞與學習功能的園區;有以“山丘”為主題的設計方案,利用地形高差設計森林隧道,兼具游戲與綠化功能;有將古詩《詠柳》元素融入花田設計,營造文化景觀。在細節規劃上,孩子們設計柿子果林等,為越冬鳥類提供食物來源。
不同年級的小學生代表分別上臺講解設計理念。 受訪者供圖
園林設計高級工程師王丹表示,這段時間,小學生們完成了過去“大學生”做的事,并給予很高的評價。“孩子們的功能分區設計充滿巧思,例如提出了‘人走成路’的理念,體現了自然與人的互動關系,這是一種非常超前的理念。”王丹說道。
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園林科工程負責人張震表示,學生的方案兼顧專業性與實用性,實地調研和需求分析尤為突出。預計今年夏秋季節,豐臺區將引入更多本土植物,吸引昆蟲與鳥類棲息。
十一豐小相關負責人表示,孩子們的設計將有幸變為現實。其介紹,此次活動為豐臺區的“樂學公園”建設項目計劃之一,該項目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與城市綠地,打造青少年自然教育實踐平臺,成為五育向校外延伸的新陣地,培養青少年的生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十一豐小便是先期試點單位。今后,將在園林局、街道辦等單位的全力支持下,依托孩子們的設計圖紙,啟動這片綠地的園林建設,并探索更多青少年參與城市治理的實踐機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