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西倫理學會、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南寧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教育家精神與教育倫理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中國倫理學會、廣西...
近日,由廣西倫理學會、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南寧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教育家精神與教育倫理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中國倫理學會、廣西倫理學會等學會,以及中山大學、中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南寧師范大學等3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會交流。
開幕式上,廣西倫理學會副會長、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曹迎指出,面對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倫理學必須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以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對道德生活的新要求,用積極姿態面對倫理學發展的時代之困。為擺脫教育倫理困境,要秉持倫理學的價值主張,從學術視角探索解決教育倫理問題之策;要涵養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引領教育方向。
南寧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隆廣慶介紹,作為有70多年辦學歷史的師范院校,南寧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推進教育倫理建設,始終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將堅守師范教育傳統、堅持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發展的第一標準,引導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激勵廣大教師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
研討會上,中山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李萍在《教育家精神的倫理維度——師者的道德三性》的主旨報告中,深刻闡述了師者德性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她認為,教育敬畏是成就師者的內在動力。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王淑芹在《新時代師德建設——美德論與規則論互濟共治》主旨報告中認為,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既要倡導教育家精神,也要守住師德師風底線,發揮制度的基本約束作用,從學校、學生、教師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力。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曾建平在《教育家精神的倫理維度——關系與規制》的主旨報告中指出,弘揚教育家精神,推動教育倫理發展,一是切實加強信念塑造、法規約束、政策引導;抓好師范生培養質量,加強老師培訓,把好準入門檻。二是要弘揚教育家精神,健全老師榮譽制度,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廣大教師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同時,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師德師風行為通報警示制度。三是既需要教師自律,也需要社會尊重。四是既需要理論研究,也需要道德實踐。要深入開展教育家精神引領師德師風的理論研究,把弘揚教育家精神落到實處,把立德樹人與自我修養結合起來,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研討會上,中南大學呂耀懷教授、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李廣義教授、廣西大學楊通進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劉瓊豪教授、廣西民族大學李玉雄教授、南寧師范大學曾令輝教授、廣西藝術學院唐海燕教授、梧州學院尹杰欽教授等專家學者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教育倫理、科技倫理和生態倫理等主題作主題報告。他們深入探討和分析新時代教育、科技和生態等領域倫理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相關倫理建設方法和路徑。
中共廣西區委黨校顧家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石奎、龔曉君、梧州學院劉寒剛、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林勇靈、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王畢全等青年學者就教育倫理、科技倫理和生態倫理建設等議題分享交流。會議期間,來自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等高校的青年學子還就教育倫理、科技倫理和生態倫理等方面作論文交流。
南寧師范大學教授曾令輝在會議總結中指出,本次研討會既有基礎理論探討,又有實踐經驗分享;既關注學術前沿,也關注現實問題;既探尋教育倫理踐行之道,也致力于破解教育倫理發展之問,對于進一步深化對教育家精神內涵的認識,推進教育倫理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勝)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