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新入職教師的樊姝彤,曾在該校本碩連讀過七年。這個幼年就被查出患小兒麻痹癥、后因車禍導致右腿機能下降的女孩,在母校“涅槃重生”——她不僅實現了“直起腰來走路”的心愿,還逐...
“我肯定是走得慢的那個,但我沒放棄過。”一句“沒放棄過”,讓樊姝彤活成了希望的樣子。
作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新入職教師的樊姝彤,曾在該校本碩連讀過七年。這個幼年就被查出患小兒麻痹癥、后因車禍導致右腿機能下降的女孩,在母校“涅槃重生”——她不僅實現了“直起腰來走路”的心愿,還逐漸從“不幸”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小時候的遭遇,讓樊姝彤變得敏感,但也催生了她強大韌勁和意志力。博士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帶給自己無限勇氣、給予她“家的溫暖”的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這讓她和母校的故事有了一個溫暖后續。
走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校園里的樊姝彤。
回“家”了
10月8日16時,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圖書館前,暖黃色調的夕陽透過黃綠色樹葉,斑駁暢快地灑向大地。身著桃紅色針織衫和牛仔長裙的樊姝彤就在這時走出了圖書館。臉上的笑容,讓她看起來十分明媚,但緩慢的步伐和走起路來左右晃動的身體,卻彰顯了她的不同。
這是樊姝彤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度過的第10個年頭了。走在校園里,望著眼前熟悉的一切,她有種心安的感覺。她更愿意把這里當成“家”,而現在她回家了!
其實早在樊姝彤博士畢業時,母親曾建議她回家鄉臨沂工作,這樣能方便照顧她的生活。但童年沒有朋友,被疾病籠罩的不美好經歷,常常會在不經意間襲來。權衡再三,她沒有接過家鄉臨沂以及讀博所在——山東青島拋來的橄欖枝,而是重返了幫助她走出陰霾的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開啟新的人生。
因身體原因,樊姝彤不能長時間站立,只能負責著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實驗室的科研及管理工作。課下,她還會輔導六位本科生做實驗。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變,讓她從一名受助者變成了能夠幫助別人的人。
“之前因為腿不好,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累贅。現在能被別人需要,真的很開心。”說話間,多年來的委屈、辛酸以及當下的獲得感在樊姝彤心里復雜交織,淚水在她眼里打轉,但她仰頭不斷深呼吸,不讓眼淚掉下來。
“童年,我揮之不去的陰影”
從樊姝彤斷斷續續的講述中,記者拼湊出了她并不完美的童年。
樊姝彤老家位于山東臨沂的一個偏遠村莊。7個月大的時候,她的右腿被查出患有小兒麻痹癥。小學突發的一場車禍惡化了她的右腿機能,讓她走路越來越吃力。
與生俱來的腿部殘疾,讓樊姝彤打小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一樣。尤其每天的大課間,是她揮之不去的陰影,“別人都能做,可我卻沒法參加。”
10歲那年,樊姝彤的爸爸去世了。和每一個同齡的孩子一樣,她也渴望父愛,但她永遠失去了。
“我想不明白,老天為什么剝奪了我這么多。”憶及童年,這位習慣了以堅強示人的樊姝彤一度哽咽。孩提時因身體原因被同齡孩子嘲笑的陰影,常像噩夢一樣困擾她,讓她一度感覺世間美好與自己無關,“我不配。”
久而久之,樊姝彤變得自卑和敏感起來。尤其到了高三,學業的壓力沒能壓垮她,但身體殘疾衍生的巨大心理壓力卻讓她想要輕生。但當她想到含辛茹苦呵護自己的媽媽時,她退縮了。于是,克服著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她“熬”過了高三,參加了高考。
樊姝彤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圖書館。
右腿的殘疾讓樊姝彤決心報考醫學相關專業。2011年9月,她如愿被當時的濰坊醫學院(現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錄取。
剛上大學時,樊姝彤依舊用一層“厚厚的繭”把自己包裹了起來,她不輕易和人接觸。其他同學都是三三兩兩地外出,但樊姝彤“怕耽誤她們”,寧愿一個人慢慢走。別的同學都是掐點起床,但她因為腿腳不便,每天要比他們早起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獨來獨往的她,除了上課,就是把自己泡在圖書館里。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不配玩,不配待在宿舍,只能在圖書館和教室里看書。”樊姝彤回憶,就在她以為將要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花兒新生
2011年10月,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迎來60周年校慶。在校醫院的引薦下,樊姝彤認識了能改變她命運的著名矯形專家秦泗河。在了解到她的情況后,秦泗河當即同意做她的主治醫生,尤其在檢查完她的右腿后,一句“只要進行三次手術,你就有機會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讓樊姝彤重新燃起了信心。
得知這個情況,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發動全體師生為樊姝彤捐款。30元、50元、100元……上千名師生的愛心點滴匯聚起來,最終募集到了兩萬余元善款。與此同時,在學校和社會福利機構的呼吁下,濰坊、臨沂兩地素不相識的愛心人士也紛紛解囊,幫助這個執著追夢的女孩圓夢。
樊姝彤和著名矯形專家秦泗河教授。
就這樣,樊姝彤先后經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手術。手術過后,班長曹文濤還組織同學們以折千紙鶴的方式,為她送祝福。在她重返課堂的時候,全班男生還自發進行了“排班”,背著她上下課。
“以前我怕耽誤他們,寧愿一個人慢慢走。但手術過后我就沒再一個人了,大家都停下來等我、幫我,想讓我融入他們。”樊姝彤回憶道,為讓她敞開心扉,重新回到班里后,她得到了一個全班同學為自己起的外號“花”。
經過術后恢復,樊姝彤逐漸扔掉了雙拐,她終于能夠直起腰來走路了!
在實現“直起腰來走路”的心愿后,樊姝彤的內心也得以重塑。過去因為身體原因,她十分在意別人的眼光。現在雖然走起路來仍然左右搖晃,但自己已經不那么在意了。當心里釋然之后,樊姝彤臉上的笑容也變得多了起來。
在樊姝彤看來,秦泗河教授不僅治好了她的腿,還醫好了她的心。身邊人的溫暖,則讓她逐漸從陰霾中走了出來。因此當重新返回山東第二醫科大學任教,眼前熟悉的一切讓她感受到了美好。
“別人能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到”
身體的殘疾,讓樊姝彤從小就特別看重文化課學習,她想從學習中尋求獲得感。但其實更多時候,學習就像她逃避現實的一種途徑。
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本科生期間,她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中國大學生新東方自強獎學金。后來,逐漸敞開自己的她,發現已經喜歡上了所學專業。于是,憑借著一股子倔勁,她如愿考上了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中國海洋大學讀博士研究生。
尤其在碩士生期間,樊姝彤僅用一年時間就順利完成了計劃兩年做完的課題。據導師潘智芳介紹,三年來,樊姝彤的寒暑假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她的寒假只有和媽媽相聚的三天時光,而漫長暑假她也僅僅了休息一周。
也正是因為樊姝彤的加倍努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她獨立完成了兩項課題,以第一作者發表了兩篇SCI英文論文,發表中文核心論文兩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2016年10月,她又獲得了“2016年細胞學會青年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2017年獲濰坊市自然科學獎。
“碩博期間壓力大,但我的狀態很輕松。”回憶起深造時的心境,樊姝彤的話語波瀾不驚,臉色平和。輕松的狀態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則是在和同門出去逛街的時候,她能夠和大家并肩走在一起。她不再有過重的心理負擔,也不再怕耽誤別人了。
走在路上,樊姝彤注意到大家沒有區別對待她。有時候走路久了,大家就問她一句“累不累”,如果不累就繼續逛。這種自然而然的感覺,讓她的心里很放松,也讓她相信別人能做的事情,她也可以做到。
工作之余,樊姝彤還主動擔任起了秦泗河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的義務講解員。
時光荏苒。這已經是樊姝彤來母校山東第二醫科大學任教的第三個年頭了。平時除了忙科研和輔導學生外,她還主動擔任起了秦泗河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的義務講解員,她想用行動回報秦泗河教授,同時也為像自己一樣有殘疾的學生答疑解惑。
經歷過坎坷的樊姝彤告訴記者,也像是對自己說:“世界不會拋棄任何人,但當時的我過于封閉自己了。現在我知道自己沒被大家拋棄,總會有人來幫我救我。”
從學生到老師,樊姝彤和母校的故事有了溫暖后續,她的經歷后來被拍成微電影,激勵一代代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的學子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未來,她想繼續圍繞女性不孕不育和卵巢早衰展開攻關,幫助更多的人。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鞏悅悅 視頻/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王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