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山東省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表彰活動在濟南舉行。記者了解到,大會對526位“山東省優秀教師”進行了表彰,3位教師代表向全省廣大教師發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倡議。以下是“踐行...
9月10日下午,山東省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表彰活動在濟南舉行。記者了解到,大會對526位“山東省優秀教師”進行了表彰,3位教師代表向全省廣大教師發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倡議。
以下是“踐行教育家精神,共筑教育強國夢”倡議書:
親愛的老師們、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在學生們眼里,老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是知識、智慧和理想人格的化身。而對于我們而言,教師是職業,更是終生的事業。一聲“老師”,蘊含著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做教師,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躬逢其盛,與有榮焉。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一系列暖心的政策措施,讓我們每個人倍感溫暖、備受鼓舞,更讓我們充滿期待、信心滿懷。
做教師,是神圣的,因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之一。我們不僅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而且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做教師,是無悔的,因為我們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任,既當“逐夢人”又當“筑夢人”。教師工作讓人辛勞,但我們不抱怨,這樣富有樂趣和力量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我們愿意用雙手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托舉民族復興之夢!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并深刻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今天,站在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系統性躍升的關鍵節點,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對弘揚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出系統部署。
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提升教書育人能力,這既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方向指引,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
傳師德、強師能、鑄師魂、正師風,我們要自覺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內在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矢志在強師報國、育人育才中“走在前、挑大梁”,以實際行動答好“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時代考卷。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使命在肩。
值此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乘著全國教育大會勝利召開的東風,站在全省表彰活動的現場,作為受表彰群體的一員,我們向全省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發出倡議:讓我們,踐行教育家精神,共筑教育強國夢!
我們倡議,牢記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讓理想信念深深扎根。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抱負,厚植愛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堅定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支持者、學生成長成才的護航者。
我們倡議,牢記言為士則、行為世范,讓道德情操舒枝展葉。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到崇德修身、嚴以律己、言行一致,默守一方凈土,揮灑兩袖清風,深耕三尺講臺,沐浴四季星輝,以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浸潤感染學生,真正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者。
我們倡議,牢記啟智潤心、因材施教,讓育人智慧履踐致遠。遵循育人規律、更新教育理念,創新育人方式、豐富教育實踐,公正對待每個學生,嚴管厚愛、寬嚴相濟,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每名學生都有學習成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每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我們倡議,牢記勤學篤行、求是創新,讓躬耕態度薪火相傳。始終處于學習狀態,努力站在知識前沿,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勤于治學、刻苦鉆研,不懈求索、勇于創新,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奮力當好學生學習知識、創新思維的引路人。
我們倡議,牢記樂教愛生、甘于奉獻,讓仁愛之心持續彰顯。始終保持對教育職業的熾熱情感,自覺將家國之愛、教育之愛、學生之愛融為一體,以大愛情懷滋潤學生心靈,以紅燭品質鋪就成才之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真正成為黨和人民滿意、學生真心喜愛的好老師。
我們倡議,牢記胸懷天下、以文化人,讓弘道追求生生不息。開闊格局視野,永葆人文情懷。科學審視民族復興戰略全局、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變化,用中華文明啟智、以優秀文化潤心,為民族復興、人類進步、世界大同,培養更多具有歷史厚度、未來眼光、中華氣派、廣闊視野的時代新人。
各位老師,各位同仁,齊魯大地是一方教育熱土。這里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有勤學篤行的濃厚學風,有燦爛流光的教育長卷。在這里,一代又一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繪制了一幅幅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最美畫像。
或許,并不是每一名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教育家精神卻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名教師的獨特氣質。它將像璀璨星光,照亮我們的職業道路,激勵我們在細微處彰顯大愛,在平凡中成就不凡。讓我們向光而行,追光而進。以師者之名,擔時代使命;以教育之力,筑強國之夢。讓教育家精神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攜手共創更加輝煌燦爛的教育未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