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兒防老"。可在當今社會,這句話似乎變成了"養兒愁老"。就拿最近河南這位母親讓大學女兒申請助學貸款的事來說,簡直是現實版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咱們今天...
俗話說,"養兒防老"。
可在當今社會,這句話似乎變成了"養兒愁老"。
就拿最近河南這位母親讓大學女兒申請助學貸款的事來說,簡直是現實版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令人心酸的故事,看看在教育投資這個問題上,父母究竟該承擔多少責任
河南一位媽媽最近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決定:讓上大學的女兒申請助學貸款,畢業后自己償還。
這位母親認為,助學貸款讓很多孩子有了上學的機會,不用再為沒錢上學發愁。
她還鼓勵女兒說:"加油吧孩子!"
然而,這位母親的分享卻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許多網友對她的做法提出了質疑和批評。有人認為父母應該承擔子女的學費,這是父母的責任。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父母全額支付學費的經歷,表示很慶幸畢業后沒有債務壓力。還有人直言不諱地說:"養不起就別生。"
有人支持讓孩子自己承擔學費培養獨立性,也有人認為父母應盡力提供經濟支持。
這位媽媽的決定確實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家長無法認同這個媽媽的做法:"等我女兒長大讀大學了我也不能讓我的孩子去負債,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房貸那些真的壓力很大的,不能讓孩子負債帶著壓力出來社會。"
想想看,如果剛畢業就背負著債務,那壓力得有多大啊,生活會過得怎么樣?
奧德彪說過:"但凡有能力不會讓孩子吃什么苦!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我的孩子我是能幫到多少一定最大程度的幫,把孩子帶到世上來就不是讓她吃苦的。"
這不是什么教育投資,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或者說,這個媽媽覺得,給女兒花錢不值得?
一個正面的例子:"我侄女在西安交大上學,就大一給了一學期生活費,每個月1500。
后來就不怎么問家里要錢了,人家閑時和寒暑假做家教,一節課80到120塊錢,幾年大學出來人家硬是還存了幾萬塊錢,如今在環保局工作了。"
能獨立的孩子他自然會獨立,不需要父母斷糧,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合適獨立的,大學是他們最后舒適的人生了。
咱們再來看看學生的觀點。
有網友說:"沒事兒,貸款就貸款唄,學費貸款 生活費勤工儉學,過一個學期想開了就有錢了指不定還能往家給你拿點兒。"
事情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糟糕,或許大學生真的能兼職養活自己。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北京某高校碩士畢業生月薪3000"事件來說,表面上看是一個簡單的就業問題,但背后卻牽涉到教育投資回報、就業市場現狀、個人價值實現等多個方面。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對于這起河南媽媽讓女兒申請助學貸款的案例來說,找出平衡點、明確責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同學們,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時,我們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輕易被表象迷惑。
記住,真正的家庭教育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關愛和引導。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所以,對于那些正在為教育投資發愁的家長們,別忘了,我們每個人作為父母,生孩子是我們的選擇,不是讓他們來吃苦的。
往后余生,他們吃苦的日子多的是。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