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
編者按: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征稿,征稿郵箱為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啟迪。好文將擇優在齊魯壹點客戶端《青年說》新聞專欄發布。
文/淄博市沂源縣第二實驗中學教師 張成娟
書香年華唯經典。第二實驗中學的經典閱讀,總是以實踐活動的方式組織深入探究,以寫作表達的方式啟發深層思考。書海茫茫,披沙揀金。我們全校的語文教師,數年來勇做廣泛閱讀的先行者、深度閱讀的耕耘者、閱讀興趣的點燃者、深層融通的引領者,有計劃、有梯度、有主題、有細節、有延伸地展開了一系列經典閱讀與分享活動。
詩歌教學,從培養興趣入手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長風破浪的豪邁灑脫,金戈鐵馬的熱血長歌;潯陽江頭的楓葉荻花,楊柳岸邊的曉風殘月……語文教學的半畝方塘里,徘徊的天光云影,最美的當屬古典詩歌。詩歌的含蓄、凝練,具有靈魂穿透力的審美力量,成為融入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驚艷了歷史長河數千年的悠悠時光。
“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新課標對古詩詞教學的界定,引領了課堂教學的導向。面對班里那群語文入學成績極差的學生,如何能讓他們在初中階段有所改觀?
迷茫?抱怨?逃避?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橫下心來,接納!摒除名利之心,放下得失之患,俯下身子,低到塵埃里去,且互相勉勵:“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從此每日晨昏,從識字正音開始,從最簡短的古詩詞開始,“曲項向天歌”。老師指定,同學推薦,準確板書,工整記錄,誦讀吟唱,輪番上臺,甚至在每次排隊從教室去餐廳的路上,響徹校園的都是整齊而洪亮的詩歌背誦……且教桃李鬧春風,盡顯才情與靈性。有組織策劃者,有裁判評定者,有臺下鼓掌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日月如梭,詩詞變幻;歲月流轉,薪火承傳。探象、究意、悟情理,層層展開,步步引領。多元化的活動,積極地參與和體驗,讓學生觸摸到了文字的輪廓與硬度,讓語文學習變得情趣盎然,妙趣橫生。
春華秋實,收獲初露端倪:歷屆辯論賽上,每年都有一群最佳辯論手;中國詩詞大會上,馮雨瑄同學一路過關斬將,一舉摘取山東省總決賽亞軍的桂冠;“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上,張筱桐等同學氣定神閑揮灑自如多次獲獎;讀書交流活動、作文比賽的獎狀收獲了一摞又一摞……
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精神的載體,是中華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個語文老師,都必須捧過文化傳承的接力棒,為往圣繼絕學,幫學生超越昨天的自己,為將來齊家治國平天下奠基。
經典閱讀,從拓寬視野入手
蘇轍說,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閱讀實在是一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想提升一個孩子,想讓他有見識有思想有情懷有擔當,最好的方法就是拓寬學習渠道,搭設支架構建平臺,展開序列化經典閱讀與寫作訓練。
第二實驗中學讀書分享會從講故事激發興趣樹立自信開始,從推薦書目拓展視野開始,分專題、定話題,分角度、分梯度,嘗試不同的切入點,營造現場感,把課內外閱讀相鏈接,與寫作表達相結合,把教語文與教做人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和融入。每間教室都有滿滿當當的圖書角,辦公樓上的每層大廳都是開放的圖書館。在課間,在飯空,在連廊,在閱覽室,到處都有專心閱讀的孩子。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當學生眼里有了閃光的靈氣,當學生的作文里有了深邃和睿智,誰能不感嘆閱讀的力量?
如沐春風的涵養,腹有詩書的熏染,堅持了朝朝暮暮,歲歲年年。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當老師們用盡洪荒之力,引學生徜徉閱讀的天地,才發現,時光的拐角處,總會有柳暗花明,轉化就在不經意間。
當學生變身書中的主角,把故事搬出來,把亮點擺出來;當學生作為一個審視和評判的讀者,把理解講出來,把感悟寫下來。收獲肯定如影隨形。世事蒼茫浩蕩,人生幾度秋涼。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那些對青春年華的感受,對天地自然的熱愛,對古今人事的思考,對家國命運的擔憂,都會變成豐盈人生的養分,溫暖成長歲月,潤澤似水流年。
如果歲月能將讀書分享會的風景鐫刻,第二實驗中學每個學子肯定會有驀然回首的一刻。讀過的書,吟過的詩,都似一穗飽滿的種子,在塵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絢麗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
因為,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算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