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書記陳奕君 收到一位四年級小學生來信
隨后作出批示:如情況屬實,問責到人
小學四年級學生通過細致調查
給市委書記寫信了
椒江區海門小學四年級學生林近偉,在今年四五月間,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科技觀察實踐類”小論文調查項目比賽。
他在家人的陪伴指導下,花了三天時間,通過實地觀察、現場拍照、抽取水樣、詢問記錄等方式,先后對椒江區慶豐河、海門河,椒北工業區廢水,松浦河、松浦河旁農田水,溪口水庫,黃巖長潭水庫上游、寧溪鎮、富山鄉、嶼頭鄉等的多個村落,進行不乏細致的調查,最終形成了一個圖文并重的《家鄉水資源污染情況調查報告》,并以書信的方式寄給了市委書記陳奕君。
林近偉同學在這篇已獲得學校比賽一等獎的調查報告中,反映了他調查涉足之處,已整治河道水質欠佳,工廠廢水直排,水庫上游和周邊垃圾死魚死動物遍布、臟水橫流、牛糞滿堆、有毒油漆桶亂扔等不堪景象。
資料圖
市委書記作出批示
如情況屬實,問責到人
市委書記陳奕君于6月10日在這封來信上作出批示,要求市“五水共治”辦,對信中揭示的幾處污染源問題,一一調查核實,如情況屬實,立即督促屬地政府兩周內整改到位,否則一律予以問責到人。
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僅小學四年級的小學生,還提出了持續整治城河、嚴禁工廠廢水直排、嚴格呵護水庫水源不受污染等建議,表達了對自己心目中理想水環境的期待。
童眼純真,童心可鑒
一個兒童對水污染現狀的關切,對水環境治理的建言,正是當下大人們關注和勠力踐行的。
問題在于,一份出自孩童之手,“有一說一”、不諱疾忌醫的水環境污染報告,可能更真切地凸顯出這些年各地在治污水進程中的“短腿”。
這份文辭略顯稚嫩的調查報告,反映問題卻不藏著掖著,直白形象,直擊人心。一定程度上說,兒童視角的社會調查,至少沒有什么顧慮,可能比有些政府部門調研、媒體記者采訪都來得真切、生動。否則,童話《皇帝的新裝》中,那個說了真話的孩子,就不會有震撼人心的價值存在。
在一個孩子短短的幾天實地調查里,看到水資源被污染的現象,相信可以通過當地政府和民眾一道努力,點對點地加以切實整改。
但正如孩子在調查報告中所說,“如果進行全面的地毯式的大調查,情況可能比以上這些更嚴重”,因為孩子是隨機走訪,為的是完成自己參加比賽的“小論文調查項目”,并且他走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河流、水庫上游地帶。
治理污水是一項民生工程
任道而重遠
眾所周知,治污水任務最艱巨、難度最大的,恰恰是河道下游。那些水體,從地理位置上看,處于人群集中居住地帶,工廠林立、農田遍布、房屋密集,潛在的工業性、農業性和生活類污染源眾多,對水環境的威脅也就大得多。
饒是這些年,我們不遺余力加大治污水力度,江河湖泊“總體”上變清變潔,但局部地方水體污染反彈現象不容忽視。
對這些治污水不徹底、難長效的現象,各地要花大力氣加以整改,前提是不能視而不見。只有正視問題、直面問題,才能追根溯源,對癥下藥,徹底矯治。
從根本上說,治污水不是為了應付上級各類督查檢查,而是一項民生工程,人民群眾對優良水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是最終的衡量標準。
前陣子,路橋街道章楊村邀請村里293余位老人,集中體驗、督查河道整治成果,不能不說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治水、治氣、治廢
人人義不容辭
現如今,一個兒童把一方水資源污染情況調查得如此周詳,真令大人們汗顏。
一顆童心對碧水清川水環境的期盼,是大人們繼續努力的方向。除了政府部門加大管治力度,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污水勾當的企業主、農戶和居民,更應該捫心自問,無地自容,自糾劣行。
原題為:《臺州小學生給市委書記陳奕君寫了一封信:家鄉水污染的調查》
來源:無限臺州APP、市五水共治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