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公開課》(第五季)設置了“人體解碼”“星空求索”“大地尋秘”“心靈對話”四個主題系列,共20集。
“歡迎大家來收看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公開課》。我是今天的主講人王玉田……”1月30日晚8點,中國科學院《科學公開課》(第五季)正式上線,首位主講人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學(籌)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王玉田。當天,王玉田以《解碼記憶——大腦迷宮中的信息傳遞和儲存》為主題,分享了大腦記憶的相關研究。
王玉田是《科學公開課》第五季的首位主講人。圖/直播視頻截圖
據悉,多年來,王玉田院士團隊在醫學-神經科學領域發表了超過180篇文章,其中許多文章發表在著名科學雜志上,被公認為是腦神經研究的世界頂尖科研團隊之一。
王玉田從兩張圖片引入,向青少年們介紹,人們想有些記憶越長久越好,但有些記憶則清除得越徹底越好,并拋出了第一個問題:能不能人為地編輯記憶的長度?隨后,王玉田表示,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大腦的工作基礎、記憶是如何產生的。“大腦是一個神奇的器官。它只占咱們身體2%的重量,但是它含有860億個神經元、100萬億個神經突觸。”王玉田解釋了神經元和神經突觸的概念,并提到了有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海馬體是空間學習與記憶的關鍵結構,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是通過突觸傳遞實現的。
此后,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王玉田分享了記憶發生和記憶消退的相關研究,并提到實驗室中的相關研究和技術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未來有望走進現實生活中,在阿爾茨海默癥病人治療等相關領域開展應用。在結尾時,王玉田表示,目前在實驗室中,可以實現延長和消除一定的記憶,但遠未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未來研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關于大腦,關于記憶,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等待著我們。”
王玉田與青少年聊記憶。圖/直播視頻截圖
他表示,只有繼續探索神經系統,研究不同類型記憶的編碼機制,未來等到記憶干預技術成熟,很多科幻小說和電影里設想的記憶編輯的片段都有望成為現實,但這些有賴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單純依靠一代人的力量很難完成,“就寄希望于你們了。”最后,王玉田也向青少年們發出邀請,希望大家一起探索大腦的秘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了解到,《科學公開課》(第五季)是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為青少年聯合打造的一檔純公益、全開放的科學教育系列課程,設置了“人體解碼”“星空求索”“大地尋秘”“心靈對話”四個主題系列,共20集。自1月30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點(除夕至大年初六除外)在全網各大平臺播出。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