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3日)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主題為“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洪水、泥石流……這些災害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多學一點自救知識就多一分生命保障先...
今天(10月13日)
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
主題為“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地震、洪水、泥石流……
這些災害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命
多學一點自救知識
就多一分生命保障
先來看看你對國際減災日了解多少
關于“國際減災日”
今年10月13日是第34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強調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災害風險治理模式,保護好災害脆弱群體,加強防災減災中的韌性建設。
>>國際減災日的設立:
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為促進風險意識及減災的全球性文化,聯合國大會倡議設立一個國際日。現在,每年10月13日舉行的國際減災日紀念活動,旨在贊賞全世界民眾和社區為減少遭受災害風險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們對所面臨風險的重要性的認識。
>>自然災害是指:
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干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山洪、臺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地震、海嘯、泥石流、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火山噴發等。
關于防震減災工作的
最高法律文件
我國關于防震減災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1997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這是一部怎樣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是一部規范全社會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調整在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和震后救災與重建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明確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在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過程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公民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
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公民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對公民的規定主要有:任何個人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任何個人不得侵占、毀損、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任何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地震預報意見及評審結果;國家鼓勵個人參加地震災害保險。
除此之外
我國防災減災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有關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及《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等。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遭遇災難,當這些災難來臨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仔細閱讀下圖
讓我們一起學習防災知識
提升自救互助技能吧
地
震
雷
電
洪
水
泥
石
流
山
體
滑
坡
火
災
沙
塵
暴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陜西應急管理、應急管理部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