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教育廳網站8月28日消息,河南省教育廳近期答復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臧衛東委員關于“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的提案稱,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工作,系統謀劃、整體推...
據河南省教育廳網站8月28日消息,河南省教育廳近期答復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臧衛東委員關于“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的提案稱,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工作,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包括利用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中發布的數據進行心理危機識別、干預和預警等。
河南省教育廳在答復中介紹,《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已于2022年研究制定,啟動了為期3年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化建設工作。
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指導各高校開展全覆蓋、多頻次心理健康測評。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絡。科學分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應用快速推進、個人成長歷程、家庭環境等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響。加強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科學研究。設立河南省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中心,指導河南中醫藥大學、新鄉醫學院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研究。
同時,強化信息平臺建設,為學生個體心理與行為數據的獲取提供信息化支撐。支持高校建設包含校園地理信息、AI位置感知、信息精準推送的智慧校園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融合校務管理、安全管理、能耗管理、安防監控、衛生管理、健康監測的智慧校園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校園態勢的場景化、一體化呈現、校園活動的可視聯動指揮和安全隱患的智能發現。
此外,充分發揮河南省教育廳輿情信息監測平臺功能。利用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中發布的數據進行心理危機識別、干預和預警。通過記錄社交媒體上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數據來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及特征,及時發現個體存在的心理健康風險,早預防早干預。在疫情期間,我們就通過微博上大學生發布的信息,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提醒學校進行疏導。通過個體的賬號和日常發布的數據信息,進行人物畫像,比對學校存儲信息,及時了解個體的思想狀況,尤其對于重點人群,例如發布帶有自殺傾向信息以及遺書遺言時,聯合多部門進行追蹤核查并及時干預。例如2021年3月15日下午,通過微博我們發現一名學生(自述是抑郁癥患者),表示自己已吞服藥物,疑似自殺。教育廳新聞辦聯系網信、公安部門協助核查,找到該生,經核查,該女生15歲,是高一學生,因患感冒,服用了其母親準備的感冒藥,且劑量正常。其為博取同情、發泄被老師批評引發的不滿,遂在網上揚言服用了整瓶藥物,意圖自殺。經醫院檢查,該生生命體征正常,危險解除。警方與該女生的家長校方領導和有關教師取得了聯系,并告知其事件原委,該女生家長和校方表示將積極配合工作,加強對該女生的引導教育嚴防自殺事件發生。
河南省教育廳在答復中強調,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基于社交媒體大數據進行的心理危機預警還面臨一些問題,如算法的科學性、預警的精準度等同時存在數據泄露風險,商業公司一旦獲取用戶心理行為數據就可能利用用戶的心理特點謀取商業利益。如何恰當獲取并合理使用這些數據,有待更進一步的審慎考量和論證。
河南省教育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積極進駐抖音、B站等大學生廣泛關注的新興媒介,組織創作展示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精品和公益廣告,通過短視頻、現場直播、在線互動等新型傳播形式,向學生和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育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識。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把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