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回信一周年之際,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在淮安大劇院上演,來自新安小學的24名小學生,與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藝術家們一道,將80多年前“新旅”的紅色歷史...
“拼命地做工拼命地跳,一邊學習一邊教,別笑我們年紀小,我們要把中國來改造……”
6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回信一周年之際,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在淮安大劇院上演,來自新安小學的24名小學生,與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藝術家們一道,將80多年前“新旅”的紅色歷史再現于觀眾面前,也在一顆顆童真的心靈里種下了美育的種子。
他們一道探尋“新安旅行團”的足跡
兒童劇《新安旅行團》的故事,以跨時空敘事的方式展開。在如今的新安小學,校園戲劇社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演一部名叫《新安旅行團》的話劇。老師用回溯歷史的視角,帶領孩子們探尋當年“新安旅行團”的足跡,體會當年孩子們的成長歷程:
舞臺從當下的新安小學閃回到1935年,新安小學14名學生在校長汪達之帶領下,組成“新安旅行團”,從淮安出發,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日救亡。孩子們為了能繼續開展長途修學、宣傳抗日救亡而據理力爭;滴水成冰的寒冬,“新旅”團員忍著饑寒在上海街頭叫賣地圖,宣傳愛國思想;桂林大轟炸,敵機隆隆,他們倔強地挺直腰,向著天空高唱《巖洞教育歌》……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懷指導下,“新安旅行團”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歷時17年,行程5萬余里,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份,努力為爭取抗戰勝利、全國解放作貢獻。
在“穿越時空”式的敘事體結構下,現代與過去多時空交叉穿行,看著“孩子們”在校長“汪達之”的帶領下踏上遠途,現場的觀眾面龐上浮起陣陣期待和激動。“新旅”成員們在上海為魯迅先生扶靈,去北平慰問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去綏遠慰問“百靈廟大捷”的傅作義將軍部隊,到蒙古大草原腹地、到敵機轟炸下的昆明宣傳抗日……一幕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場景讓觀眾由衷感受到,這些孩子是歷史的親歷者和創造者,與家國命運息息相關的“新旅”故事,值得人們去了解和書寫。
新安小學24名學生參演,經歷人生“精神洗禮”
兒童劇《新安旅行團》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淮安市委宣傳部共同打造,“‘新旅’+淮安”的組合,具有特別的意義,新安小學24名學生參與其中,純真的孩子,本真的表演,直抵人心。
飾演“新旅”團員陳默的小演員李柏豪,今年只有三年級,此前并沒有任何的表演經歷,但在戲里,他的感染力可是一絕。李柏豪飾演的陳默在黃河邊聲嘶力竭地呼喊爸爸,不少觀眾淚濕眼眶。“這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都相當厲害,而且膽子大,上臺不緊張。”導演張顏告訴記者,首輪演出下來,李柏豪的表現更加穩定了。同樣脫胎換骨的,還有身兼多職的杜睿哲。“我的角色有巖石、‘小鬼子’、新安旅行團團員,整場排練下來,我更好的懂得了什么是新安精神,什么是赤子之心。”
以兒童劇的藝術形式貼近革命前輩的心靈世界,于孩子們而言無疑是人生歷程中一次珍貴的精神洗禮。“我演過新安旅行團團員,另一個角色是火車的‘鈴鐺’。還有一句臺詞,‘無差別轟炸!’”五年級的許俊燁得到了導演的點贊,不僅會演,還特有責任心。雖然年紀小,但許俊燁理解劇中的臺詞絲毫不含糊,“我的外公外婆都是黨員,他們會給我講當年的故事。當年新旅的小好漢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了好多困難。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
種下紅色種子,感受藝術浸潤
24名實際參加演出的孩子,是劇組從2000多人中篩選出來的。他們幾乎沒有接觸過戲劇,“白紙”一般。僅兩個多月,就從剛進組時的手足無措,到能在舞臺上流暢地完成全劇表演。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到“新旅”的歷史里,與先輩們的雙手隔空交握在了一起。“在這之前,我以為‘無實物表演’是‘無食物’,‘沒有吃的’的意思。”胖乎乎的小姑娘成曼綺坦白,在劇中擔任領舞自己壓根都沒想到,“這是我第一次跳舞,也是第一次接觸這么專業的戲劇知識。”沒有演出的時候,成曼綺會和伙伴們一道,站在一邊看著臺上的同學和北京兒藝的大哥哥們一起演出。
“這一次的表演,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次紅色教育。”《新安旅行團》導演張顏表示,這部劇為孩子寫、由孩子演、給孩子看,最艱辛的工作來自孩子,最大的驚喜也來自孩子。封閉兩個月的排練,孩子們逐漸將自己“打開”,學會的表達情感。羞答答的成曼綺見到張顏張開的懷抱,毫不猶豫擁了上去。“這就是孩子們最大的變化。”抱著懷里的成曼綺,張顏自豪于每一個孩子點滴的成長和進步。
這部凝結著“國家隊”和新安小學師生共同汗水的優秀劇作,已然將紅色的種子種在了校園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作為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貫徹落實的最好回應。
未來將復刻“校園版”代代演繹
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在全場觀眾中引發熱烈反響。“整部戲的最后,已經犧牲的馮澤文父子相繼出現在舞臺上,看到這一幕,我的眼睛濕潤了。”現場觀眾張庭瑋說。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該劇出品人、總編劇馮俐表示,這是一次難忘的集體創作。“包括劇院與地方、專業藝術家與普通小學生的合作,所有的加入和融入都充滿信任,彼此之間團結協作如同當年‘新旅’的孩子們。”
據了解,《新安旅行團》的合作創排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以及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重點項目、2022年度江蘇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項目、江蘇藝術基金理事會資助項目。“孩子們在排練過程中精神飽滿、忘我投入,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新旅意志品質和精神風貌在新時代青少年身上的延續和傳承。”該劇總召集人之一、淮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曾業桃表示,“由孩子們演、演給孩子們看”是一個重要的創新,真正起到讓兒童戲劇之花在孩子們身邊常開不敗的效果,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美育的種子。“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排練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成長、學會了自理、學會了團隊相處,這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說,“未來,校內師生將復刻一個60分鐘的‘校園版’,由新安小學的師生一代代演繹下去,還要沿著新旅曾經的足跡進行巡演,把先輩們的故事傳遍全國,讓新旅精神在全國青少年兒童的心中種下愛國奮進的種子,汲取成長前行的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攝影 羅皞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