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國務院公布新任免一批國家工作人員名單,任命沈曉明為教育部副部長,免去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長職務,免去劉利民的教育部副部長、總督學職務。
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認同生長發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
——教育部副部長沈曉明
背景
10月12日,國務院公布新任免一批國家工作人員名單,任命沈曉明為教育部副部長,免去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長職務,免去劉利民的教育部副部長、總督學職務。
資料顯示,沈曉明為1963年生人,浙江上虞人,醫學博士,教授。這位53歲的官員,長期在醫療衛生領域奮斗,在兒科學領域多有建樹。
2006年沈曉明擔任上海市教委主任至今,歷經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等多個崗位,從政之路并不長,卻屢屢被委以重任,官至副部級。
“他是一名學者型干部”“講話時經常脫稿,十分富有感染力”……熟悉沈曉明的領導干部對他都有這樣的印象。他在多個場合發表的演講或文章,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今天要跳出教委,說些兒科醫生的話,從兒童規律角度,談談教育中的醫學問題。”2010年7月6日的暑期上海市校長培訓班上,沈曉明以“一個兒科醫生眼中的教育問題”為主題作了開場報告。
“有時候,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就是教育規律,這點大家認識不夠。”沈曉明提出,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認同生長發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
他以數學學習問題舉例。六七歲的一、二年級學生,為什么會覺得數學難學?醫學研究表明,讀數、寫數最難,找規律、立體圖形最簡單,但中國的數學教育從來都是從讀數、寫數開始。
由于讀寫、數字需要用到更高級的思維,而多數六七歲的孩子這方面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因而會覺得困難,容易產生失敗感。而如果從簡單的讀圖等開始教,符合孩子的發育規律,則會容易得多。
沈曉明還舉例說,當前,多數孩子握筆和寫字姿勢都不對:頭歪著,趴在桌子上寫。這是因為6歲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發育過程中,握力不夠。
一上學就要學寫字,只有用手指握住筆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但這樣,手指會擋住所寫的字,只有把頭歪下去,才能看得見。
“如果老師知道這些醫學知識,就不會一味責怪孩子了。教育研究者也會相應地改革教學內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沈曉明說,被貼上“多動癥”標簽的孩子真正被診斷為多動癥的只有30%。據了解,在多動癥患兒中,60%是老師而非醫生首先下的判斷。
另外,有72%的老師認為班上超過5%的孩子有多動癥,30%的老師認為班上16%-30%的孩子有多動癥。其實,學習不好的孩子經常有多動樣癥狀,但這并非是多動癥。
“老師傾向于給孩子貼上多動癥的標簽,這是在推卸教育責任。”沈曉明表示,老師應該慎給學生戴多動癥的帽子,也不能因為學生是多動癥而放棄他。老師不懂醫學知識,對醫學標簽要慎用。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孩子從6歲,也就是讀小學那天開始,睡眠就不足了”。沈曉明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兒童肥胖,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而改變學校的作息時間和減輕課業負擔是保證學生睡眠的有效措施。
沈曉明呼吁,校長應積極落實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讓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時。
“對家長,我今天不是作為副市長,而是作為兒科醫生給他們一點勸告,教育孩子,要有一點平常心。”2010年4月,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沈曉明介紹《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并與網友交流。
“比方說以語言來講,每一個孩子最先學會的50個詞,一定是這50個詞。誤差在兩個字,先會說的48個字是一樣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一定要教孩子50個詞以外更多的字,也是教得會的,但是孩子需要花加倍的努力。”
沈曉明認為,“超前教育”往往是家長為了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滿足自己的一種虛榮心,并不符合孩子發育的需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誤導了家長,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我們現在的孩子讀書讀得太辛苦了!”,沈曉明坦言,自己最關心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因為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是所有零前面的那個一,沒有前面的那個一,后面的多少零都沒有用!”他經常和教委的領導討論,“在這一輪的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我們要有一點硬措施,保障學生每天有一定的體育鍛煉時間,使得他們能夠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夠健康地成長。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