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暑假,越來越多家長,會選擇夏令營或體育培訓班,讓孩子肆意流汗,感受“玩兒”的快樂。而這份快樂背后卻大有名堂,有人純純興趣使然,有人瞄準升學加分,也有人為了混進圈子。這其中暗藏的興趣鄙...
如今的暑假,越來越多家長,會選擇夏令營或體育培訓班,讓孩子肆意流汗,感受“玩兒”的快樂。而這份快樂背后卻大有名堂,有人純純興趣使然,有人瞄準升學加分,也有人為了混進圈子。這其中暗藏的興趣鄙視鏈,讓不少家長,一邊觀望孩子的起跑線,一邊焦慮不已。
設計/王燁
采寫/王麗梅
編輯/張蕾
暑假里的孩子不自由。
他們走的每一步,似乎都經過了苦心父母的精確計算。一方面是計算金錢,一方面是計算前景。
在這樣的計算中,“玩兒”也有了名堂。體育就是“玩兒”。
從中國的東北三省到西南,從北京的朝陽到海淀,我們走訪了數個家庭和培訓機構,希望能一窺暑期體育培訓市場的面貌。
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消費者篇,城市家庭對于孩子的體育培訓投入走高,雖然孩子們的生活前景未見得因此而更自由,但至少,他們多了一些抵御乏味、脆弱和亞健康的武器。
01.從六百到三萬,暑假孩子需要多少錢來“玩兒”
在吉林長春一個快餐店里,李碩的媽媽一邊推開椅子坐下,一邊用手摸掉額頭上的汗珠。
“不管啥天,客戶約,你就得去。”
作為保險業務員,她有著風雨無阻的意志。這對于暑假里同樣繁忙的孩子來說,或許是個好的示范。
“我一會兒還得回家送孩子去練籃球?!?/p>
暑假里,11歲的李碩,幾乎每天都要上培訓班。他的媽媽給他報了英語、作文、美術、籃球,四個班。要花掉3000余元,這對于一個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來說,并不算一個小數目。
李碩暑假上培訓班的大概花費
“英語25元一節,美術和作文分別60元一節,籃球50元一節,都是最普通的班,畢竟咱家庭水平擱這兒呢?!崩畲T媽說。
開學上五年級的李碩,身高1米5,這個微胖憨厚的小男孩,平時總是喜歡低頭玩手機,不愛運動。媽媽擔心他的體質,于是特意給他報了籃球班,希望能快點長個兒。
“原來他身體素質不好,跑幾圈就直喘,累得跟哈巴狗似的。一開始我強迫他每周上一節,現在他越來越喜歡,暑假只要有時間,自己就會跑去練?!?/p>
正在練習籃球的李碩(受訪者供圖)
李碩媽說,她身邊的家長,幾乎都會選擇給孩子報籃球、游泳、羽毛球這樣大眾的項目。
某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向騰訊體育透露:“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很多75或者80后的父母,對孩子運動方面,都有一定訴求,而且付費意愿比較穩定?!?/p>
騰訊體育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家長在暑假,給孩子報學科類、藝術興趣類培訓班時,幾乎都會選擇報1-2個體育項目。
而所有體育項目中,游泳、籃球、羽毛球等,大眾認知高的項目,受到大多數工薪階層家長青睞。2018年10月,教育機構睿藝發布的《中國少兒體育培訓家庭消費報告》也顯示,家長給孩子選報籃球、游泳、體適能等大眾項目,均超過20%。
游泳、籃球成為受訪家庭最歡迎的兩個項目。
相比火爆的大眾體育項目,高爾夫、馬術、冰球等小眾項目,也在悄然升溫。
12歲的小溪家住天津某別墅區,就讀于知名國際學校。媽媽為她安排的暑假體育項目是高爾夫和馬術,藝術類的培訓是水墨畫、鋼琴、長笛、跳中國舞、唱歌。
為了保證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小溪媽選的,幾乎都是私教課:高爾夫一節課800元,馬術一節課500元,有時候連上兩小時。
小溪從6歲開始學馬術,用的是退役的純血統賽馬。上馬就學起坐打浪,手上迅速磨出了血泡,但小姑娘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游學歸來,小溪正在練習馬術(受訪者供圖)
小溪媽大致算了下,今年暑假,小溪游學(學校組織的生物主題游學,地點是肯尼亞)和培訓的費用大概是7萬元左右,其中體育項目花銷大概7000元。
小溪暑假游學及上培訓班的大概花費
在一線城市中,尤其是國際學校,像小溪這樣,學習小眾體育項目的孩子越來越多,花銷也著實不菲。
北京某國際學校的一位家長透露,暑假他給孩子報的冰球夏令營,加上機票錢,差不多就花掉3萬元。
“孩子一年的冰球訓練+裝備費,估計10萬都打不住?!?/p>
暑假里參加冰球夏令營的孩子(受訪者供圖)
02.選“興趣”還是選“前途”?
與體育培訓相關的,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鄙視鏈圖譜:馬術、高爾夫、橄欖球、冰球>圍棋、游泳、跆拳道。想必,這屆家長為了不讓娃輸在起跑線上,也是操了很多心,碎了不少鈔票。
圖片來源于網絡
騰訊體育走訪的一位冰球孩子的家長直言不諱,選擇歐美流行的小眾項目,除了孩子興趣使然,也是看中了其背后的“圈子”文化。
“大家會覺得,能進入這個運動圈子,都是金子塔尖上的人?!?/p>
除了 “圈子”的吸引力,近幾年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關注“體育留學”這條路,有些體育培訓機構,甚至直接打出這樣廣告語:**筑夢,名牌大學,不是夢!
某體育培訓機構銷售人員發布的朋友圈廣告
小溪媽特別看不慣這類機構所宣揚的功利性,以及那些為了升學而進行的體育培訓。
她說,孩子學馬術高爾夫并沒有留學的打算,只是想趁著孩子課余時間豐富的時候,“多掌握一些運動技能”,“等她長大以后,如果愿意繼續從事,能玩得專業一些。”
當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如此無為而治志存高遠。
廣西南寧的姜雅晴,自從去年暑假參加了高爾夫訓練營,她就愛上了這項運動。平時,媽媽會給她安排集體課搭配著私教課。全年花在高爾夫上的錢大約為43600元。
對于學高爾夫,雅晴媽有著自己的思量,“據我所知,如果打得好,也會對將來到國外考大學,也是一個加分項?!?/p>
正在練習高爾夫的姜雅晴(受訪者供圖)
除了高爾夫,姜雅晴平時還學習游泳(1500/年)和籃球(4800/年),這三個項目一年花費5萬元左右,占到家庭年收入6%左右。
為了女兒的教育,雅晴媽很早就申請了綠卡,打算讓孩子在國內接受完基礎教育后,就去美國讀高中。
一位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向騰訊體育透露,“體育留學”近年被炒的越來越熱,也確實有人通過體育加分上了名校。
白瑞涵學習擊劍九年,2018年高考時,以高水平運動員的身份被一所國內頂尖大學錄取。她說,“當年跟我一起練擊劍的孩子,有幾個成功申請上了哥倫比亞、賓夕法尼亞、杜克大學等國外名校?!?/p>
已經上大學的白瑞涵(受訪者供圖)
如今擊劍館里也擠滿了陪孩子們上課的家長,他們都在盡量尋找孩子的興趣和遙遠未來回報之間的平衡。
“練擊劍進入名校的,畢竟還是少數。我沒想那么遠,眼下孩子喜歡,就讓他玩玩。”一位陪孩子上擊劍課的媽媽說。
白瑞涵也坦言,“我就是一直把擊劍當興趣,要是天天逼著我,估計早不練了?!?/p>
暑假里上擊劍培訓課的孩子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現在的家長,相對都開明,讓孩子學習體育項目,一開始都是興趣出發。但一般孩子堅持兩三年,水平提高了,這時家長就會考慮,是不是可以通過這個上名校,或者走職業道路。
而如果想申請國外名校,除了用實力說話,還要看 “運氣”。哈佛教育學碩士、藤校資深研究者沈浩就透露了其中的奧秘。
沈浩稱:“高爾夫、網球、冰球等一些運動項目,確實受某些國外名校青睞,但學生必須獲得國內,或亞洲青少年冠軍才可能被認可,這個是比較難的。而且,面試時還要看你的運氣,如果教練喜歡,又恰好趕上這個運動隊有空缺名額出現,才可以。”
暑假里上高爾夫課的孩子
03.八到十二歲,珍惜暑假嗨玩兒的最后時光
朝陽“雞娃”菲菲媽,暑假給孩子報了一周籃球訓練營、三周羽毛球,還報了一周動畫設計營,兩周藝術夏校,全部培訓班合計2萬元,其中體育培訓班花費4000多元。
菲菲已經學習了四年籃球(受訪者供圖)
浩廷媽雖身在海淀,但力爭佛系。孩子8歲,培訓班大都是自己要求報的,比如鋼琴和英語。
但自打上小學,孩子很少運動,在學校,連上個廁所,老師都要求不能跑跳,要輕輕的。浩廷媽擔心孩子體質不行,于是硬拉著去學了擊劍。孩子一開始不喜歡,但在班上結交了朋友,一起玩兒動力就足了。
擊劍班價格不菲,浩廷媽選的這個普班,全年訓練費12000元,裝備費3000左右,合計15000元,但今年已經漲到了19000元,私教課更貴。
浩廷在擊劍館里訓練(受訪者供圖)
同是海淀媽媽的李倩,給10歲的大女兒報了羽毛球、古箏、英語三個暑假班,合計花費1萬元。李倩坦言,這樣的強度,在海淀來說,也就算是“沒想讓她上太多輔導班……能扛一天算一天”,“實在扛不住,再給報其他的吧?!?/p>
部分受訪者暑期體育培訓的花銷統計
也許在未來,他們都會不得不像江雨彤一樣,在疲憊中度過乏味的暑假。
江雨彤14歲,明年中考,全家的重心都在這上了。這個暑假,她每天要在海淀黃莊的培訓機構待7個小時,補習費用日均2400(“普通一對一”),一共上20天。小學時的鋼琴、繪畫、舞蹈、籃球班,早因課業壓力停掉。
海淀黃莊某培訓班等待上課的孩子們
擊劍特長生白瑞涵透露,初高中學習壓力很大,當年跟她一起練劍的七八個女孩,到了中考前都放棄了,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下來。每天在繁重作業壓力下,她還要花大量時間練習擊劍。
2019年3月,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參與體育項目培訓的孩子中,不同年齡段的數量變化趨勢為:3-8歲為上升區間,8-12歲為穩定高峰區間,12歲呈現斷崖式數量下跌。
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
可見,當孩子面臨升學壓力時,大多數家長,會毅然選擇退出體育培訓,將精力轉向文化課培養。
一位從事冰球青少年培訓的人士,向騰訊體育透露,他們的學員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很少有初高中的孩子。
因為打冰球需要花不少時間,孩子上初中后,課程緊張。這時候家長和孩子,就面臨一個抉擇:要不要繼續訓練,或者轉職業訓練?但大多數家庭思量過后,最終還是選擇學業為主,就此中斷了冰球訓練。
“我們跟歐美還是不太一樣,歐美是小學時候培養興趣,上初中以后,如果你打得好,就可以進入校隊,繼續從事這項運動。相比之下,我們還沒有這樣完善的梯隊建設。”這位人士這樣說道。
某冰球培訓機構里,教練正在指導孩子們
結語:
“運動類,大家覺得學什么好?”山東媽媽曉歐在一個“雞娃”群里問道。
“籃球有助于長個、游泳增強抵抗力、練擊劍身姿挺、網球打好了將來能加分”……來自全國各地的媽媽,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說著。
人們好像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讓娃們去學習體育項目,可如若放棄時,只要一個理由就夠了。
今年期末考試前,小溪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帆船航海訓練,她跟媽媽承諾:“等訓練一結束,我就回來踏實復習?!?/p>
說到做到,訓練歸來,高效復習,小溪的期末成績為西班牙語100分,音樂100分,數學96分。
小溪媽覺得,她的教育策略,是對的。
小溪參加帆船航海訓練(受訪者供圖)
釋義:
雞娃:網絡名詞,意為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此行為就稱為“雞娃”。
(注:文中除姜雅晴、白瑞涵、小溪外,其余采訪者,應個人要求,全部為化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