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發展底蘊深厚,在薛鳴球院士、潘君驊院士等老一輩光學科學家的領銜和代表性中青年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匯聚了一批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在光學加工制造、納米光子、光電...
一、學院簡介
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發展底蘊深厚,在薛鳴球院士、潘君驊院士等老一輩光學科學家的領銜和代表性中青年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匯聚了一批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在光學加工制造、納米光子、光電器件、光學系統、激光技術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蘇大特色的原創性、標志性成果。
(1)歷史沿革
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79年的蘇州大學激光研究室。2014年1月,在原現代光學技術研究所、原信息光學工程研究所和原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光電技術系的基礎上合并組建成立了物理與光電?能源學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年5月,學院獨立運行,并更名為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2)學科平臺
光學工程為學院核心學科,先后于2002年獲批江蘇省重點學科,2009年獲批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017年獲批GF特色學科;2010年首批進入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至今已連續四期獲批立項;于2003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并獲批建立博士后流動站;是國家“雙一流”“材料科學與工程”和“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主要支撐學科之一,承擔“微納柔性制造研究中心”建設,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和學術地位。
學院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參與建設)、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參與建設)、省JMRH創新平臺1個、省產教融合重點基地1個、省部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等省部級及以上平臺。現有總實驗室面積達1.2萬平米,其中3000平米為超凈實驗室;擁有國內最大全息光學平臺(8m-10m),最大口徑全息曝光裝置及最大口徑光柵研制能力和國內高校領先的光學設計和加工檢測實驗室。
(3)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0余名,包括國家級高層次人才9人次、省部級高層次人才30余人次。學院多位專任教師在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中國光學學會、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等光學工程領域的主流期刊擔任副主編或編委。
(4)科研創新
目前,學院已形成以基礎研究為核心、產業化和GF科研并重的科研發展模式,圍繞光子器件與系統、數字光刻技術與裝備、光學集成設計與制造和強激光應用與技術等方面開展前沿性、攻關性研究,高質量科研成果不斷涌現。近5年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GF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0余項、各類橫向項目300余項,其中300萬以上項目21項,2023年實現人均到賬經費超100萬;在Nature Energy、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光學學報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00余篇;授權專利400余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近250項。先后成功孵化國家級獎勵4項、省部級獎勵10余項。
學院科研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第二代身份證、駕駛證、新能源汽車號牌等國家重要證卡和航空航天、GF等國家重點領域與重大戰略工程。學院建有“維格光電”、“維旺科技”、“維業達觸控”等緊密型成果轉化基地,具備完整的產學研一體化鏈條,已自主孵化2家光電領域上市公司。
二、崗位待遇和支持措施
1.學校為全職博士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績效獎勵,三年總薪酬最高可超120萬!
2.學校鼓勵博士后申報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資助項目,所獲得的資助補貼不計入總薪酬,全部疊加發放!
3.在站期間可根據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相關規定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4.對于績效評估優秀的全職博士后,可優先推薦應聘校內教學科研崗位。
5.享受落戶、醫療和子女入園入學等生活服務保障。
三、崗位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身心健康;
2.一般應為35周歲以下、新近畢業的博士生;
3.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研究潛力;
4.符合我校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招收條件;
5.在站時間為三年。
四、崗位需求
導師 | 研究 方向 | 招收 人數 | 招收要求 | 聯系方式 | 備注 |
陳林森 | 液晶光子器件 | 2 | 1.有志于微納光學器件的工程和產業化研究; 2.具備一定前沿科學思維; 3.具有微納加工或者液晶功能材料相關背景。 | wbhuang@suda.edu.cn | |
陳煜 | 發光材料與器件 | 2 | 獲光學工程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具有發光材料與器件相關研究經驗。 | chenyu_ny@suda.edu.cn | |
黃河 | 低維光電材料與器件 | 2 | 基于鈣鈦礦等新型納米材料器件和應用。 | hh@suda.edu.cn | |
柳存定 | 大氣激光傳輸研究 | 1 | 大氣光學、環境光學、物理光學等優秀博士畢業生。 | cdliu078@suda.edu.cn | |
喬文 | 微納光子器件與新型顯示 | 2 | 1.在國內外已取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具備微納光子學、光學工程、物理、微納制造等相關知識背景; 2.熟悉光場調控或顯示光學系統的搭建,光子器件的設計與仿真,計算機優化算法等研究經驗; 3.能熟練運用英文作為工作語言進行學術交流; 4.具有健全人格,心理健康;具有高效學習能力,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良好的學術道德和職業操守;優秀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wqiao@suda.edu.cn | |
陶智 | 智能信息處理 | 1-2 | 在信息處理國際期刊發表過高質量論文1-2篇 | taoz@suda.edu.cn | |
楊炯 | 二維材料異質結層間耦合及其在光電探測的應用 | 1 | 具有物理、材料、光電等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博士期間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能夠熟練進行英文文獻閱讀和學術論文的寫作,對擬進行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經驗。 | jiongyang@suda.edu.cn | |
周建康 | 光學儀器與光學設計,空間遙感成像 | 1 | 光學或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圖像處理專業等專業,博士期間發表較高水平SCI論文1篇以上,有較強的科研興趣和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態度。 | health@suda.edu.cn |
新時代,孕育新機遇,呼喚新作為。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為您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個人待遇、一流的科研環境、完善的生活保障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讓您潛心科研,不負青春!選擇光電學院,讓我們一起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