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題是:“規范辦學行為,聚焦內涵發展——2018年初中教學工作會”。會上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初中教學工作,對不久前媒體報道的中興培訓機構寒假班招生疑似與某校關聯的情況也提到了。至于,家長群瘋傳...
本周二開始
N多個家長群都在傳這樣一段話:
01、核實了,是開會了
首先,“南京教育頭條”向多位知情人士求證:確實開會了。
會議主題是:“規范辦學行為,聚焦內涵發展——2018年初中教學工作會”。會上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初中教學工作,對不久前媒體報道的中興培訓機構寒假班招生疑似與某校關聯的情況也提到了。至于,家長群瘋傳的內容,并非會議重點和主要內容。
02、2019南京小升初要改?
這只是在調研的一種方案:
1、建“小升初招生平臺”,小學應屆畢業生在系統里填報志愿。
2、不需要擇校的直接填報學區公辦學校,有擇校需求的填報擇校志愿,可以在南外和民辦初中里,任選兩所。
3、參加面談后,如果被填報的這兩所同時錄取則自選一所;如果被其中一所錄取則直接被錄??;如果沒有被錄取,則回到原學區公辦初中。
如果真的實施這一方案,資深教育記者、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劉穎曾分析過:
這一方案與之前的南京小升初政策相比,區別在:
第一,原來每個孩子可以同時參加多所民辦初中的自主招生,甚至撒大網,而如果這個新方案實施,家長則需要合理為孩子選擇最心儀的兩所。
第二,民辦學校招生成本降低。原來的政策下,很多孩子過來報名,學校組織面談花費大量精力,但往往錄取的孩子中總有心猿意馬者,最后又跑到另一個學校。
第三,所有的應屆畢業生進入平臺系統后更加規范操作,一旦被一所學校錄取,將不可再隨意去其他學校。
第四,根據這個方案,南外和其他各所民辦初中的面談時間將相對統一。
2018年,“教育減負”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關鍵詞,江蘇手段切實,決心很大。“小學生負擔重”最大的源頭來自于小升初擇校,南外和民辦初中招生方式的改革,成為弦上之箭。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實施,可能會在4月份的某天集中填志愿。但目前這都不是定論。
據了解,這次的初中工作會議上圍繞2019年小升初也再次強調要嚴格執行“三嚴禁”,不得搶跑。
往期報道回顧:重磅:省教育廳再發“三個嚴禁”,不得采用分層走班形式變相設置快慢班
記者回顧了2018年的工作進度,主管部門是在2018年2月28日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隨后各區各校陸續啟動招生工作。因此,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大概二三月份公布今年的政策,那時候才是定論”。
一切招生工作都要等主管部門公布大政策后才能展開。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公布后再到執行,也會考慮到家長的接受度,會留有時間給家長做出選擇。對網傳內容切莫焦慮。
03、公民同招
“公民同招”四個字是伴隨著網傳截圖被家長們熱議的話題。網傳內容需要等主管部門的最終發布,一切以最終發布的政策為準。那現在熱議的 公民同招到底是什么?
記者回顧了:12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通報了幾起地方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問題。同時——
《通報》提出五點要求:
一要堅持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的法定責任,在依法保障義務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合理統籌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協調發展,嚴禁以發展民辦教育為名推卸政府責任。
二要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行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引導其按照電腦派位方式隨機錄取,嚴禁以考試成績和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三要杜絕義務教育學校亂收費,落實“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钡姆梢?,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嚴禁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嚴禁公辦學校以與民辦學校聯合辦學或舉辦民辦校中校等方式按照民辦學校的標準收費。
四要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實辦好公辦學校,落實辦學自主權,完善公辦學校教師激勵機制,對在幫扶其他學校、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校給予支持和獎勵。
五要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督學責任區日常監督范圍,完善日常監管措施,對違法違規辦學的民辦學校依法依規處理,對屢屢違規的從嚴從重處罰;對履行政府發展義務教育職責不到位的地方,依照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去年上海率先開始實施公民同招,但是是幼升小階段,并非小升初階段 。 上海去年小升初告知書如下:
上海長寧區2018年小升初告知書
相對而言,南京公辦、民辦的初中教育格局,還算“合理”,還在通過多種方法辦好 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所以,不要焦慮,未來,“減負”、“規范”、“均衡”、“公平”,會是所有變與不變的基礎。
具體要等年后政策公布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