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玄武區市民孟先生(化名)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打來求助電話:家中有三個孩子,因為搬家,三個孩子面臨要在三所學校就讀的尷尬。孟先生希望兩個女兒在同一所學校就讀,減輕家庭壓力,可是多次...
近日,南京市玄武區市民孟先生(化名)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打來求助電話:家中有三個孩子,因為搬家,三個孩子面臨要在三所學校就讀的尷尬。孟先生希望兩個女兒在同一所學校就讀,減輕家庭壓力,可是多次奔走依然沒有結果。
這兩天,好消息傳來:經過南京市教育局、玄武區教育局等單位多方努力,孟先生一家的難題解決了。然而,隨著二孩、三孩家庭越來越多,孟先生一家遇到的難題絕非個例,未來相關部門能否出臺政策保障多孩家庭的上學問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進行了采訪。
家長求助:
三個孩子“散”在三所學校,家長分身乏術
接到求助電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第一時間聯系了孟先生。孟先生告訴記者,一家人現居住南京玄武區北苑一村,這是家庭唯一住房,一家五口的戶口也都在此,平常三個孩子都由媽媽照顧。大女兒在月苑小學(搬家前戶口對應學區)上學,二女兒今年9月入學立賢小學一年級,小兒子上托班,三個孩子分在三個學校,“老婆實在沒辦法分身,雙方父母又沒辦法來幫忙。”
為了就近入學,孟先生向相關部門申請為大女兒轉學,轉到現戶口所在地對應學區——立賢小學,申請遲遲得不到批準,9月開學在即,一家人挺著急。
教育局回復:
一直在積極協調解決難題
當天,記者也聯系了南京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的江蘇省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規定,對符合轉學條件、確有轉學需求的學生,轉入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學額空余情況,統籌安排、有序接納,轉出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及時辦理。“也就是說,家長確實符合轉學條件,提交相關材料后,也要看學校的學額空余情況,沒有空額也沒辦法接受轉學生。”
記者同時聯系了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區教育局相關人士回復,針對孟先生一家的情況,區教育局和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
好在,在各方努力下,南京市立賢小學通知孟先生的大女兒8月21日來校面試。當天上午11點多,孟先生給記者報告了喜訊:“大女兒入學問題解決了,太感謝了。”
專家建議:
從制度層面為二孩、三孩家庭打消顧慮
孟先生孩子上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值得慶幸。記者了解到,隨著二孩、三孩時代的到來,像孟先生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就在不久前,青島也有一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我是一名二孩爸爸,老大搖號進了一所小學,老二還得搖號才能進入同一所小學,如果搖不上,就得進入兩所不同的學校,家長怎么接送?目前青島已有雙胞胎捆綁政策,希望有相關的長幼捆綁政策出臺,幫助我們這些多子女家庭。”對此,青島市教育局回復:“在各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優質均衡度不斷提高的條件下,我們將積極借鑒其他地市經驗,在充分征求多孩家庭、單孩家庭、學校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評估實行‘長幼隨學’政策的可行性。”
業內專家呼吁:“部分二孩家庭面臨兩個孩子因熱門學校調劑、搬家等,在兩所學校就讀,帶來諸多不便。隨著三孩政策出臺,情況會更明顯,希望政府從制度層面為想生二孩、三孩的家庭打消一些顧慮。”
已有探索:
試行“長幼隨學”人性化服務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注意到,近年來,部分省份已經探索出臺相關政策。比如:
浙江省已積極推行義務教育“長幼隨學”的舉措。浙江省教育廳網站6月2日發布的《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做好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就明確提到:“探索試行‘長幼隨學’服務。為支持國家優化生育政策,落實‘浙有善育’要求,解決因孩子在不同學校就讀帶來的接送不便,各地要本著‘自愿申請、公開公平、就便安排’原則,積極推行義務教育‘長幼隨學’的人性化服務舉措。允許在非學區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通過縣域內跨校或跨縣域轉入現戶籍地址或居住地所在學區的公辦學校,實現‘長幼隨學’;除小學、初中起始年級外,允許公辦學校因‘長幼隨學’轉學適當突破基準班額,但不得出現大班額。民辦學校招生時,可將雙(多)胞胎適齡兒童并號實行電腦派位錄取。允許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轉入公辦學校‘長幼隨學’;民辦學校原則上不得以‘長幼隨學’為名轉入學生;如果民辦學校出現學位空額時,可安排‘長幼隨學’轉入學生,但須通過公開報名、電腦派位確定轉入學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長幼隨學’服務的具體操作辦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