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雨花臺區教育資源布局不斷優化一批優秀中小學陸續進駐雨花除了軟件谷小學和南外雨花國際學校外坐落于雨花經濟開發區的瑯琊路小學雨花分校也將于9月開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學校簡介南京市雨花開發區實驗...
近年來
雨花臺區教育資源布局不斷優化
一批優秀中小學陸續進駐雨花
除了軟件谷小學和南外雨花國際學校外
坐落于雨花經濟開發區的
瑯琊路小學雨花分校也將于9月開學
一起來了解一下
學校簡介
南京市雨花開發區實驗小學——瑯琊路小學雨花分校是由雨花臺區人民政府新建的一所全日制高品質公辦小學。學校地處南京市雨花經濟開發區腹地,毗鄰南京時代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位于龍飛路20號。
學校辦學規模為5軌建制,30個教學班,占地面積255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0004平方米,定于2019年9月開學,按江蘇省學校建設標準化配置,是一所極具現代人文氣息的六年制公辦小學。
教育理念
瑯小雨花分校汲取瑯琊路小學“小主人教育”的精髓和內涵,傳承“快樂做主人”的教育哲學,以“學習瑯小、成為自己”為學校的指導思想,以“大單元學習”、“跨學科融合”為目標,創建小主人實踐中心,培養具有“批判思維、創新精神、現代動手能力……”的新時代小主人。
教育主張:小主人教育
校訓:快樂做主人
校風:活躍在校園,快樂每一天
學風:自主自律,樂學樂創
教風:自由自礪,樂教樂群
管理:人在中央
校訓解讀
瑯小雨花分校以“快樂做主人”作為校訓。“快樂做主人”,首先表達了一種結果,只有做了主人,才擁有做主人之后的快樂和幸福;其次是一種狀態,快樂地做著主人,享受做主人擔當和責任;最后,“快樂做主人”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快樂“做”主人,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學習和生活。
“快樂做主人”的實施路徑:
基礎+特質+個性
1.對學習機會的總體規劃
(1)規劃好三個層次的學習
第一個層次是“基礎性學習”,做到“基礎學習精熟化”。
第二個層次是“針對性學習”,做到“針對學習創新化”。
第三個層次是“獨特性學習”,做到“個性學習生動化”。
(2)創設多維立體的學習機會
開發各種活動形態的學習機會,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以“大單元學習”、“跨學科融合”為目標,積極構建小主人四大實踐中心,以四大實踐中心為活動領域,從“STEM課程、心理教育、運動技能、生活課程”為實踐內容,豐富學科活動,創建學習社團,開拓學習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從單一學習走向多維學習,從知識性學習走向體驗性學習。引入更多的網絡平臺學習資源,不斷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力爭做到學有資源、無處不學。
(3)三種學習的“對接”
從基礎性學習到專門性學習再到獨特性學習,學生的發展拾級而上,不斷進階,促進學生從“基礎”到“特質”再到“個性”發展。
2.對課程建設的總體設計
在課程改革方面,瑯小雨花分校的全體教師在“快樂做主人”的理念及具體要求下,通過建設“小主人實踐中心”,引領廣大教師對相關課程(學習資源)進行深度加工、轉化,以適應全體學生的學習,做好“校本化”加工改造。創建小主人四大實踐中心:
“調皮小家伙”體健中心
“東敲西打”科技中心
“大美樂園”創美中心
“Merry me”心育中心
開發以“成績優、技能強、品質堅”,“肯動腦、勤實踐、有收獲”、“發現美、創造美、運用美”,“能承受、我樂觀、我快樂”,“精熟度、創新度、生動化”為評價體系的“小主人實踐課程”,走具有瑯小雨花分校特色的“快樂做主人”之路。
(1)建設“小主人實踐中心”
以“小主人實踐中心”為基本的課程架構,在課程、教學、管理、活動……等方面全域推進,最終實現學校范圍內的工作領域的對接,達成新的整合與融通,努力做到真正的全域化推進。
(2)“小主人實踐中心”學習模型的設計
“小主人實踐中心”課程設置是對“快樂做主人”的進一步解釋和“落地”,是構建“快樂做主人教育實踐范式”的有益嘗試。學校從“目標、內容、環節、評價”四個方面深入設計。
目標、內容
評價
(3)構建“小主人實踐中心”支持系統
A.引進智慧校園平臺,建設瑯小雨花分校網站,搭建“小主人個性化學習平臺”。
B.“小主人要實踐中心”是瑯小雨花分校對“快樂做主人”的移植和創新,是學?!翱鞓纷鲋魅恕钡膫€性表達。
C.建設瑯小本部校外實踐基地。
D.開發”小主人生活體驗日”綜合實踐課程。
3.對管理模式的移植、創新
通過運用“人在中央”的管理,來驅動整個學校的辦學始終將人的發展放在核心地位,使全體師生都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能成長、每個人都能給學校帶來變化。
了解完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
再來看看校園先進的硬件設備吧~
專用教室
報告廳
室內體育館
室外操場
校外導視系統標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