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精心組織開展“紅心共融·商脈傳情·匠心筑夢”暑期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志愿服務、故事傳頌等形式,結合專業所長,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與成...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精心組織開展“紅心共融·商脈傳情·匠心筑夢”暑期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志愿服務、故事傳頌等形式,結合專業所長,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與成長。
開展“行走的運河課堂”,深挖文化育人資源。研學團隊前往揚州三灣景區,開展“運河記憶·微訪談”活動,聽百姓講述“還河于民”的故事;走進淮安市博物館,參加“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淮安站活動,沉浸式體驗運河文化底蘊;實地考察板閘遺址、河下古鎮、大運河博物館,感悟古代水利智慧和商業文明;開展“運河紅色航線”主題研學,通過文物實物、歷史場景深化紅色教育,讓千年運河文化變得可觸可感,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
創新“專業+文化”實踐,激活非遺現代活力。在淮安花街、揚州非遺珍寶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向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拜師學藝,學習創作“運河十二景”等作品;法律專業學生在淮安市博物館開展文物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在沿河社區鄉鎮設立“法援便民服務站”,開展“非遺+普法”宣傳活動,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提供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數媒專業學生用人工智能技術為非遺技藝“畫像”,為古老技藝注入數字生命力,讓青年學生在專業實踐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深化“文化共融”教育,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組織學生在茶馓作坊體驗傳統技藝,在香道館感受文化雅韻,共同制作糖塑作品,感悟工匠精神;走進鄉村開展志愿服務,為當地留守兒童精心打造一堂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實踐性的“運河文化小課堂”;參觀鄉村新風貌,見證特色農業、文旅融合的發展成果,在實踐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