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公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獲獎名單,揚州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揚職大”)經濟貿易學院欒富陽團隊的《云上智水-智慧水利服務踐行者》斬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職教...
近期,教育部公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獲獎名單,揚州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揚職大”)經濟貿易學院欒富陽團隊的《云上智水-智慧水利服務踐行者》斬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職教賽道創業組金獎,取得該校本賽事最好成績。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欒富陽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揚職大針對人才培養痛點,通過強化專業、課程、教材、技術、實訓,深化“雙創”教學的生動寫照。
揚職大如何走好高端技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該校進行探訪。
在揚職大相關負責人看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增強教學能力。必須突破常規工作思路,通過建立新機制、導入新技術,培育一支學科功底深厚、專業技能精湛、育人水平優秀的創新型教師隊伍。
據揚職大黨委書記馬順圣介紹,近年來,揚職大積極推動教育改革,促進學校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材優化和教科融合,全面提升學校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同時,該校發揮地方產業先發優勢,強化校政行企合作,推動新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此外,該校還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推動新技術與教學融合,讓中青年教師成為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截至目前,該校已擁有“雙師型”教師625名。
在育人模式上,將“雙創”教育體系化是揚職大的特色舉措。揚職大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新生入校即可通過“創新創業學分認定”“創客訓練營”獲得項目孵化支持,專業導師“一對一”輔導貫穿技術研發與商業轉化全流程。
這種特色化育人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揚職大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學生房瑞宗說:“進入大學后,在學校現代產業學院的‘學創工坊’,我看到學長們基于嵌入式技術,集成各類傳感器對智能小車進行控制,工坊老師也會為我們講解傳感器網絡在安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后來,房瑞宗組織推進“危化氣體監測數據處理系統”項目,專注危化氣體智能化監測系統開發,并將該項目引入“學創工坊”,向工坊內的同學開放。目前,該項目團隊已入駐學校“雙創”空間,并被列入“創新創業重點孵化項目”,獲得“實驗室設備免費用”等扶持,推進監測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優化。
同樣在特色化育人模式中受益的,還有揚職大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學生張思豪。在企業工程師指導下,他和團隊參與了南京百艾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鋰電池中段設備組裝和調試。該設備主要用于新能源頭部企業LG新能源軟包電池的生產。
“張思豪拆解、安裝驅動電機的手法,比一些三年工齡的技工還要規范。目前,因為對車輛的熱忱以及他扎實的技術功底,張思豪已成為首批進入比亞迪實訓基地的學生負責人。”企業導師王培利說。
如今,揚職大已探索出一條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道路。“我們不僅要培育懂技能的學生,更要造就敢創新的未來工匠。房瑞宗、張思豪等人的成長經歷證明,當職業教育深度擁抱產業,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馬順圣說。(柳鑫 孫嘉隆 實習記者 夏天一)
來源:《科技日報》 2025年7月4日 第6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