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競賽委員會正式公布“海亮杯”2022-2023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預賽獲獎名單及決賽選手名單,南京一中共有46位學生獲獎!其中,陶云天、李睿安兩位同學分別以江蘇賽...
近日,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競賽委員會正式公布“海亮杯”2022-2023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預賽獲獎名單及決賽選手名單,南京一中共有46位學生獲獎!其中,陶云天、李睿安兩位同學分別以江蘇賽區第5名、第17名的好成績進入全國決賽。
據悉,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是教育部認可批準面向全國中學生的六大奧林匹克競賽之一,在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985、211等高校在已公布的綜合評價招生簡章中,均認可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這意味著,同學們可以憑借這些獎項,順利通過高校綜評初審。
地理小達人有哪些學地理的秘訣呢?高二(1)班陶云天說:“在地理學習方面,個人認為要抓住‘統一性’和‘特殊性’兩點,地理現象源于各種地理要素的影響,也影響著各個地理要素,這可以成為我們分析問題的角度。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地球科學奧賽,希望我能在地理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高二(5)班李睿安說:“我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參加這次競賽提供的幫助以及老師們的用心指導,填補了我在地質學方面的盲區。我本身對地球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每天會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復習,加深理解。只要認真對待,保持興趣,相信大家都能在這門學科中學出好成績。”
高一(1)班薛飛揚說:“自然地理的學習源于對身邊生活的觀察,當課本中的氣壓梯度力化作一陣春風吹打在臉上時,對于自然地理的喜愛也就融在了心中。在一中北的校園里,梅花亦開,紅杏也落。青空留著一片卷云,泥土芳香,朝暉永存。”
高一(6)班 楊文豪說:“我每天都堅持用一個專門小本子積累老師或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的相關地理小知識,同時在課后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時詢問同學或老師。學好地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一點一滴積累,廣泛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記者了解到,在這份喜報的背后,南京一中還有一支極為優秀,不斷為學校地理教學發光發熱的教研天團。他們用心指導競賽,助力一中學子斬獲大獎;他們立足高考,扎根基礎教學,讓同學們學好、學深、學透地理。學校地理組共有22位教師,其中正高級1位、特級1位、市學科帶頭人5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5位。多位教師在省級期刊、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
在超強的教研實力“加持”下,學校擁有省級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基地、天文科技館,讓學生在“動手做”中學習地理知識,挖掘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基地還擁有校友邢海鵬捐贈的數百張來自不同年代的南京地圖,這些地圖不僅珍貴,更蘊藏著豐富的地理文化,讓地理實踐力在課程中落地生根,培養學生實踐素養。天文科技館擁有不同光學系統的天文望遠鏡、天文觀測CCD等設備資源,為學生進行天文觀測、探索宇宙奧秘提供良好的條件,讓同學們在學習天文、觀測天體過程中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在豐富的實踐平臺下, 地理組開設了《望星》和《動手做地理》校本課程,開展拓展性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思維能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除了在課程上下功夫,學校地理組也注重日常的思維訓練,讓同學們真正學懂地理。
通訊員 蘭倩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