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參加10余場面試,通過率100%,一半以上為大型上市公司,入職公司年薪20w+,這是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智慧會計專業1901班本科畢業生和運澤曬出的求職“成績單”,新人小白竟成“OFFER收割機”,他是...
一周內參加10余場面試,通過率100%,一半以上為大型上市公司,入職公司年薪20w+,這是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智慧會計專業1901班本科畢業生和運澤曬出的求職“成績單”,新人小白竟成“OFFER收割機”,他是如何在職場“狂飆”的?
大一就規劃職業生涯 逐步清晰“職業畫像”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有段經典對話,‘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初入大學的和運澤因為沒有選上心儀的專業而消沉了一段時間,大一時上的“職業生涯規劃”公共課和參加的全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讓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大學規劃和職業目標。在對自我規劃不斷進行摸索與調整的過程中,和運澤取得了“職業生涯規劃”課100分,職業規劃大賽全國三等獎、全省二等獎的好成績,也初步確定了成為一名管理會計師的職業目標。
確立了目標后,和運澤馬上行動起來。“首先我要從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轉到會計學專業,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對照學校跨院轉專業條件,和運澤在學習上下足了功夫,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轉入會計學院,并通過選拔進入會計學專業(智慧會計方向)創新實驗班。
智慧會計方向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課程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和運澤說,學習這些課程是一場“雙向奔赴”,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在每一次重大課程項目中盡力做到完美。“學習效率出奇地高,啃完一本500多頁的專業書籍只花了20多個小時。”通過專業課程的深入學習,和運澤對數據分析挖掘有了更深的理解,興趣也更加濃厚,最終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畫像”——數據分析師。
拒絕“內卷”尋找屬于自己的“捷徑”
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學習優秀獎學金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學習成績優秀的和運澤并沒有非常濃厚的“績點情結”,他拒絕“內卷”,更看重個人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會花很多心思去尋找“捷徑”。
獲第五屆全國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案例大賽二等獎、第二十七屆康騰全國商業案例分析大賽三等獎(0.5%)、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財經素養大賽會計案例賽道銀獎(1%)、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技能應用大賽決賽三等獎、第五屆普譯獎全國翻譯大賽決賽三等獎(4%)……無論是商業案例、財務分析、股票報告、數據建模比賽還是翻譯大賽,他總能在短時間內創造一個“奇跡”,獲獎率從0.5%-10%不等。在和國內外眾多高校神仙打架的比賽中,他也能臨危不懼,帶領隊員努力拼搏,因為他勇于接受挑戰的氣質,隊員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和老板”。
除了用比賽檢驗專業水準,和運澤還積極參與劍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麥吉爾大學和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等海外交流項目,并且都拿到了全額資助名額,進一步將視野從國內擴大至全球。交流期間和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同學們一起學習互動,真切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思維碰撞出來的火花,從來自各行業領域精英的授業解惑中汲取養分。此外,他還積極投身于社會志愿活動,比如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志愿者、“陽光公益”暑期支教等,努力為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支教中的和運澤(右二)
如何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早在去年9月,和運澤就收到第一份“數據分析師”的offer,并且拿到了五位數的薪酬。除了提早規劃讓自己具備目標職業的相關技能和素養,在求職過程中,和運澤也精心設計簡歷、自我介紹,提升面試技能。
為了與數據分析師的意向崗位相契合,和運澤用一個數據公式將自我介紹串聯在一起,以數字和字母作為起始點留下記憶點。精妙巧思讓他在一堆面試者中沖出重圍,在面試伊始就給不少面試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 “面試達人”,和運澤不喜歡看面試套路、背模板話術,平時擅于反思、評估和復盤,并寫入一個文件中定期更新的習慣讓他在回答面試問題時得心應手。在一次面試過程中被問到“過往經歷中有沒有遇到重大失誤,為什么?怎么解決的?”和運澤便從他的“文件夾”中選取了參加股票分析報告比賽時失利的案例。
在求職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去年秋招正式簽訂了一家國企后,和運澤卻于年前突然被告知,由于公司戰略調整,崗位縮招,還沒入職就被“裁員”。雖然能夠理解企業的特殊情況,但和運澤仍不免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擔憂。“看到學校寒假期間推出的求職個體咨詢服務,我第一時間咨詢了就業指導中心的李慕原老師。” 在老師的積極鼓勵和自我心態的不斷修正后,和運澤重振旗鼓,再次投入了開學后的春招大軍,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斬獲十余份offer。“為了幫助大學生就業,學校推出了‘一對一’咨詢服務、簡歷面試指導等就業指導舉措,主動尋求老師們的幫助、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也是成功求職的實用妙招。”和運澤告訴記者。
采訪期間,和運澤已簽約浙江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師崗位,雖然離畢業后入職還有一段時間,和運澤已開始實習,希望盡快完成從“大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變。“這場努力了四年、厚積而薄發的‘雙向奔赴’如今塵埃落定,雖然還是職場‘小白’,但是我有信心不斷‘進階’!”
通訊員 施衛娟 黃匯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