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寒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星星之火”實踐團隊以“賡續紅色血脈,追尋歷史足跡”為主題,赴江蘇、河南、安徽等地開展紅色教育實踐學習活動,探訪無錫博物館革命陳列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
剛剛過去的寒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星星之火”實踐團隊以“賡續紅色血脈,追尋歷史足跡”為主題,赴江蘇、河南、安徽等地開展紅色教育實踐學習活動,探訪無錫博物館革命陳列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紀念館、深圳改革開放陳列館、虎邱文化廣場等紅色基地,挖掘家鄉紅色歷史,訪談相關人物故事,讓“星星之火”助力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位于安徽省阜陽市的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再現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轉戰淮西的恢弘氣勢和光輝歷史。團隊成員按照“轉折前夜”、“千里躍進”、“揮師臨泉”、“精神永駐”的時間線,進一步了解了劉鄧大軍兵力部署、活動路線等細節,學習革命先輩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次實踐同學們返回家鄉,探尋家鄉的紅色歷史足跡,大家都受益良多。”實踐團隊負責人李怡銳告訴記者,“雖然從小土生土長,但大部分同學也并不了解家鄉的革命歷史,這次有機會用心去了解、去感受,才發現了各自家鄉在革命年代經歷的風風雨雨,許多勇敢善良的前輩們為家鄉建設、祖國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邢北村,虎邱文化廣場見證了邢北村實現鄉村振興的每一個步伐。廣場不大,十分干凈整潔,天氣好時總有許多村民匯集,家長里短間盡顯鄉里親情。“以前村里的路面沒有硬化,一下雨,村子中間就有一段路嚴重積水,根本沒辦法正常通行。現在,村里有了寬敞的公路,四通八達的,還有文化廣場、體育場這些休閑場所,這都離不開黨和國家對鄉村建設發展的支持。”接受團隊采訪的一位邢北村村民說到。
除了實地參觀,團隊還通過個人講述、錄制視頻的方式,將所見所聞拍攝制成“紅色小課堂”,將所思所感通過視頻、語言傳遞給更多人。
“平時在學校我們也非常注重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同學們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團隊指導老師曹智博表示,“這次團隊同學們選擇回到家鄉探尋歷史,親身感受到了祖國發展過程中經歷的風雨,了解了人民群眾在黨的帶領下,用汗水和智慧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壯舉,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訊員 李怡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