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為慶祝南通第一中學建校100周年,南通第一中學教育發展大會在市更俗劇院舉行。張謇嫡孫張緒武,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陸衛東,來自我省各高級中學、全國各高校代表,我市各部門、單位代表,歷屆校...
10月19日,為慶祝南通第一中學建校100周年,南通第一中學教育發展大會在市更俗劇院舉行。
張謇嫡孫張緒武,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陸衛東,來自我省各高級中學、全國各高校代表,我市各部門、單位代表,歷屆校友代表數千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南通一中校長張曉冰表示,
今天大家在這里慶祝南通一中的百歲生日,是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的光榮歷史,更是展望新百年的美好未來。今后,南通一中必將扎根江海大地,努力創建中西會通、崇尚人文、智慧管理的國內知名高品質高中。
校友代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黨委書記陳章武教授表示,
雖然離開母校已經54年,但今天重回母校,心中仍激蕩著對母校無限的眷戀和感恩之情。他說:“我傳承了母校老師們努力工作、奉獻社會的精神,沒有辜負母校和老師的期望?!?/p>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陸衛東認為,
作為南通基礎教育的優秀代表,南通第一中學要以大會為契機,堅持改革創新,勇于擔當使命,積極推動南通教育向更高層次邁進,努力將南通教育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發展優勢。他希望南通第一中學在新的發展起點,以更加嶄新的姿態開啟新百年的歷史新篇章。
生日快樂,永遠年輕
南通第一中學創建于1919年,前身是英化職業學校。1980年學校被確立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在近百年的歷史中,學校在“敬、誠、勤、樸”校訓的指引下,形成了積淀深厚的校園文化傳統,以“嚴謹扎實”的教風和“好學善思”的學風以及穩定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稱譽社會。
昨天
在昨天參加大會的南通一中校友中,很多人是從外地專門趕來,慶賀母校百年華誕。
南通一中1954屆校友,今年82歲的吳偉益帶領同是南通一中校友的女兒、侄子,專程從上海趕到南通參加母校百年華誕。吳老先生在南通一中畢業后,先后在云南省財政廳、原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等部門工作從事領導工作。
二十多年后回到母校,吳老先生感觸良多。他說:“母校的校風,老師的認真負責,同學的刻苦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眳抢舷壬呐畠簠菚源涸谀贤ㄒ恢挟厴I后,從事中藥材鑒定工作,曾被兩次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她說:“在南通一中的求學期間,學校教會了我認真、負責、嚴謹的習慣,讓我一生受益?!?/p>
18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以南通第一中學校友身份,回母校參觀,并為新落成的校史館揭牌。
據了解,這是顧秀蓮時隔十年后,再次回到母校。在南通一中教學樓前廣場,顧秀蓮向在場的南通一中所有教師表示:“我回到母校很高興,祝學校越辦越好。”
顧秀蓮參觀學校時,恰逢南通一中多個社團正在排練。顧秀蓮走進南通一中健美操社團,拉著團員的手詢問問題,并和他們合影留念。
16日
南通一中建校百年紀念景觀“世紀之眼”落成。十根立柱,圍成一個圓,圍繞著鑿鑿鐫刻的校訓,俯視似眼,仰視如亭。
回眸百年,歷史在亭柱間穿梭,展望未來,文化在光影間流轉。站在新百年的起點,奮發進取的一中人豪情滿懷。
13日
南通第一中學百年校慶的活動之一,張謇杜威雕像落成儀式在該校崇文樓前草坪前舉行。張謇嫡孫張緒武、南通一中校長張曉冰等共同為張謇與杜威雕像揭幕。
據該銅像的設計者,我市雕塑家陶永華介紹,張謇杜威雕像為銅制,高度為兩米,從構思到成品花了三個月時間。
南通一中簡史
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簡稱:南通一中)前身為英化職業學校和基督女校。
1919年,中華基督會南京總會南通基督會牧師高誠身籌辦英化職校。先擇址于大保家巷馮宅,后遷至孩兒巷一帶同由高誠身創辦于1909年之南通基督中學校址繼續辦學。英化職校學制四年,單軌,不招女生,強調英化教育。學生自發成立南通地區第一個學生組織——學生自治會。1925年8月,因校方與自治會在學生運動問題上觀點相背,英化職校人去校空,終而停辦。1919年春,高誠身夫人、李耀東夫人創辦基督女校。1920年4月,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先生訪問中國,在張謇先生的陪同下至基督女校參觀,并向基督女校教員做演講?;脚J紴槌跣⌒再|,1922年增設高小部。1929年,基督女校遷至英化職校舊址,兩校合并辦學,更名為南通私立崇英女子小學校,史稱崇英女校。遷址并校后,學校成立董事會,周孝成先生任董事長,狄梅萊女士任校長。崇英女校辦學伊始,尊崇“敬誠勤樸”四字校訓,辦學嚴謹,校風淳樸,事業有成。
1932年,狄梅萊女士因事辭職,張謇先生侄孫張通武之夫人周明瑼被舉為校長。1933年,崇英女校增設初中部。次年,準立為“南通私立崇英女子初級中學校”,初中三年制,附設小學及幼兒園。校方仍歸中華基督會南京總會管轄。崇英女中初創時,學校各方面條件都得到很大改善,事業規模發展壯大。1935年,孫寶華校長主持工作,隆重舉辦了崇英女校五周年校慶活動,社會賢達于右任、張孝若等人致辭表賀,甚贊女校育人業績。然此期適逢亂世,無寧日靜處可以讀書?!熬乓话恕笔伦兒螅W生在國文教師吳天石等同志帶領下,以“學生反日救國會”為陣地,組織開展反日愛國運動,為校史書寫了光輝的一筆。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女校被毀,輾轉上海,暫并于華東聯合中學,后又流離至福建。雖遍嘗顛沛亡校之苦痛,然漂泊之處,無不留下她們堅持抗日救國的身影??箲饎倮螅?946年崇英女中返通復課,重整舊園,百廢俱興。1948年,林彌勵女士繼任校長,于次年廢除宗教儀式,并開男女同校之風。林彌勵校長治校有方,為有識者和社會名流所景仰;學校也聲名漸起,為當時教育界和社會各界所關注。
雄雞一唱天下白,南通解放,崇英中學迎來了新生的曙光。1952年6月,政府接管崇英中學,重建教學秩序,加強思想改造。繼后,市區四校并校建部,創建“公立南通市初級中學”,趙寶鈺任校長。1953年,一部獨立,增辦高中部;1956年,學校更名為“南通市第一中學”,并被定為南通市屬重點學校。是年,學校建黨支部和團總支,并建學生黨小組。學校重視雙基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生干部的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得扎實,學得生動活潑。這一階段,勤學、守紀、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逐漸形成,教育質量穩步上升,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顧秀蓮、張緒武等優秀畢業生代表也從此時此地走向更廣闊的歷史舞臺,或躋身國家領導人行列,或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梁之才。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開始,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但學校部分師生仍不忘勤學之風,能排除干擾讀書。一批志向遠大的知青校友在社會大學中苦讀人生,發憤圖強。恢復高考制度之后,他們脫穎而出,進入高等學府,青云志顯者頗為可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學校撥亂反正重振事業,工作漸入正軌。1980年被定為江蘇省屬重點中學,學校積潛蓄勢,穩步推進,辦學水平和管理質量有很大提高。1984年學校被指定為江蘇省教育大改試點單位。學校從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出發,融匯五育,展開了以德育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以管理為保證,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整體改革,成績顯著。1990年以高水準首批通過省教委對重點中學的檢查驗收。學校從此進入振興之期。1998年,學校被認定為南通市區首家達標的“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999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九十年代以來,學校逐漸形成了一個敬業愛業的教師群體,他們甘為紅燭,樂于奉獻,教學嚴謹,團結協作。學校立足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著力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個性特長,進一步深化改革,整體推進,成果輝煌。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連獲三屆榮獲江蘇省模范學校稱號。學校業已建成遍布教學點的衛星教育網絡,被指定為全國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且被評為江蘇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學?,F有在職高中專任教師187人,其中包括1名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3名教授級高級教師,4名特級教師,117名高級教師,5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6名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40多名大市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省級以上教學比武一等獎獲得者30余人。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屢獲國際金獎,且有數人數次摘取江蘇省高考狀元的桂冠。溯流而上,校友聞達者,如李盛霖、黃鎮東、李吉林、李庾南等,可謂甚多,舉不勝舉。隨著辦學質量的飛速提高,社會影響日益擴大。
21世紀之初,學校勵精圖治,繼往開來。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同時,學校形成了以法治校和以德育人相結合的管理理念,并以此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工程。2002年起,學校確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社會的文明進步育人”的辦學宗旨。2004年,在江蘇省評估院和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省級重點中學轉星評比中,學校作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直接轉評為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2007年,學校提煉出“求真務實,勇爭一流”的學校精神;2009年,學校確立“整體優化,中西匯通”的辦學傳統,確立“實施精品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確立“品位教育”的辦學特色,引導全體師生奮力前行。2010年上半年,學校初高中徹底分離,初中部獨立為全日制公辦學校,全名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學校高中部繼續16軌辦學,沿用原校名不變。同期,學校增設國際部,先后成功引進中美高中國際課程班(PGA)和中英劍橋國際課程班(A-LEVEL),成立中國南通劍橋考試中心。國際課程班畢業生均被世界前百強學校錄取。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過半,學校初步形成以“精致管理、精美校園、精彩課堂、精品課程、精進德育”為標志的學校特色,全校教職員工正在學校黨委和校長室的領導下,為學校事業跨越發展、和諧發展而奮勇拼搏和艱苦奮斗,爭取更大勝利。
杰出校友(部分)
顧秀蓮
1953屆校友。曾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九屆全國婦聯主席。
張緒武
曾擔任崇英女校音樂教師。張謇嫡孫,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
吳慰祖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精細化工專家。
李吉林
1953屆初中校友。中國著名特級教師,兒童教育家。
李庾南
1954屆初中校友。中學數學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國家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黃鎮東
1957屆初中校友。曾任交通部部長、重慶市委書記。
李盛霖
1962屆初中校友、1965屆高中校友。曾任天津市市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交通運輸部部長等職。
盧新華
1978屆校友。著名作家,“傷痕文學”代表人物。
康勇
1979屆高中校友。2018年9月7日,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也門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楊銳
1980屆高中校友。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