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南校區,高中學生與家長簇擁著招生老師追問專業前景,中學校長與大學教授并肩探討課程銜接——這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屆“大學節”現場的生動一幕。在“雙高論壇”環節,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6月21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南校區,高中學生與家長簇擁著招生老師追問專業前景,中學校長與大學教授并肩探討課程銜接——這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屆“大學節”現場的生動一幕。在“雙高論壇”環節,在記者徐玉芹的支持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傳勇、清華附中志新學校副校長張暉與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校長鐘紅軍共聚一堂,就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打通中學與大學的育人壁壘展開深度碰撞。
雙高聯動,共筑育人新生態
“沒有科教融合,就沒有現在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劉傳勇以三個關鍵詞勾勒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發展軌跡。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創建于1915年的山東省第一所官辦醫學高等學校——山東省立醫學講習所。2019年2月,山東省政府整合原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資源組建而成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
自2019年科教融合以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辦學實力快速躍升。在軟科2025中國大學排名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已經躍居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榜單第19位。
當被問及大學如何主動對接中學,劉傳勇描繪了一幅“敞開大門”的圖景:學校不僅為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
“定制”醫學研學路線,更面向全國中學開放實驗室預約系統。“去年一所縣城中學的百名學生走進人體科學館后,今年報考我校醫學專業人數激增五成。”這種“體驗式啟蒙”正成為專業選擇的催化劑。
一墻之隔的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則將地理優勢轉化為育人勢能。校長鐘紅軍介紹了學校的“微型醫學天地”——中醫藥種植園飄著艾草香,西醫館陳列著精密解剖模型,最震撼的是全國首個高中醫學館。“那天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參觀的時候,當學生對著大體老師標本自覺收起手機,那種對生命的莊嚴感已經‘種’進心里。”
更令人驚嘆的是,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首屆醫學特色班50名學生中,17人主動選擇醫學道路的“自發轉化率”。
人工智能重塑醫學教育圖景
論壇現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展區,新掛牌的“醫學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引人注目。面對記者關于DeepSeek等AI工具是否威脅醫療行業的提問,劉傳勇給出專業拆解:“當前通用大模型僅具備醫學常識科普能力,要成為診斷助手需‘垂直訓練’——用專業數據庫喂養。”他透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在建立醫療AI訓練中心,臨床專業學生將通過實操理解AI輔助診斷的邊界。
在這場技術革命中,中學課堂已悄然變革。
清華附中張暉副校長分享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學生用AI生成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方案后,教師引導其對比人工調研結果。“當發現AI方案遺漏了嬰兒家庭對噪音的敏感,學生瞬間理解人類關懷的不可替代。”這種“AI+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模式,正在該校86門選修課中鋪開。
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則把AI融入基因。鐘紅軍展示無人機競賽獎牌墻:“去年全國賽,山東八成一等獎花落我校。”
據介紹,早在教育部布局AI中小學教育前兩年,濟南西城實驗中學醫學中心校區就創設AI特色班,如今,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聯合開發“智能影像分析”校本課程。
當被問及AI會否沖擊就業,鐘紅軍鄭重說道,能傳遞掌心溫度的永遠是人類。“我們的學生既會編程,更懂共情。”
生涯規劃:在探索中錨定人生坐標
面對山東家長對“穩定職業”的執著,“雙高論壇”揭示出更深層育人邏輯。
清華附中張暉展示了覆蓋三年的生涯教育體系:高一通過“百業講壇”觸發興趣,高二在清華實驗室進行課題驗證,高三則形成個性化升學路徑。“去年有位學生放棄名校光環,選擇‘雙非’院校王牌專業,只因大二時就確認了仿生材料研究志向。”該校專職生涯教師與清華教授組成的智庫,讓學生的選擇不再盲目。
而在儒家文化深厚的山東,鐘紅軍提出“接地氣的精英教育”:“我們帶學生參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時,周末圖書館座無虛席的場景比任何說教都管用。”這種環境熏陶催生出獨特效果:西城實驗中學近年考入醫科類院校人數翻番,多名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主動選擇醫學。“當看到學長在手術臺前挽救生命,孩子們才理解分數之上的價值。”
論壇尾聲,三位校長不約而同強調教育的“反AI特質”。
劉傳勇指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新增的“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本質是培養駕馭AI的醫工跨界人才;張暉期待學生成為“AI指令的設計者”;鐘紅軍則用詩意的比喻收束:“AI只是思維的回音壁,當人類精神足夠豐盈,回聲才能震撼時代。”
肉眼可見的是,大學與中學正在攜手拆除“圍墻”,為每一個年輕的靈魂點亮既能觸摸科技前沿、又不失人性溫度的人生坐標。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