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第三屆黃河非遺進校園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季正式啟動。活動以“非遺愈場·五感生活節”為主題,開創性地將傳統文化、人工智能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構建出...
4月27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第三屆黃河非遺進校園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季正式啟動。活動以“非遺愈場·五感生活節”為主題,開創性地將傳統文化、人工智能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構建出“文化浸潤+AI賦能+心理療愈”的立體化育人新模式。
活動通過“視聽嗅味觸”五感體驗設計,讓非遺成為心理療愈載體。京劇臉譜繪制成為人格探索的鏡像,竹編風鈴制作轉化為情緒釋放的媒介,香囊調配升級為神經放松療法,茶道體驗升華為心境修煉課程,情緒手串DIY則構建起情感表達的符號系統。這種沉浸式體驗讓非遺技藝從文化傳承載體轉變為心理健康干預工具,實現“以藝療心”的創新實踐。
AI輔導員“齊小思”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基于自然語言處理與情感分析技術,這位“數字伙伴”既能進行實時心理疏導,提供個性化建議;又能深度解讀黃河非遺,帶領師生虛擬體驗傳統技藝。AI技術的應用既拓展了心理服務的時空維度,又創新了非遺傳承方式,形成科技賦能下“心理疏導+文化傳承”的雙重服務模式。
活動現場形成“專業指導+朋輩互助+自助成長”的完整體系:心理委員發揮同齡人共情優勢,提供溫暖傾聽;科普手冊與趣味測評構建自助學習系統;特別是將非遺知識問答與心理科普有機融合,實現文化認知與心理素養的同步提升。這種多元互動模式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科普途徑。
此次活動開創了“非遺活態傳承—AI智能介入—心理素養提升”三位一體的育人路徑。該校學生處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三者的融合創新,通過建設文化育人新范式,讓黃河非遺真正“活”起來,使心理教育真正“動”起來,為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可復制的“工大方案”。
來源: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