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級紫鵲界梯田風景區有梯田王國之稱,荊竹村就是緊鄰景區的深度貧困村:留守孩子多,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孩子考試成績為個位數的直接原因是:一年之內,因修路和修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教學地點兩次搬遷,在隔音效果極差的臨時教室內,老師無法正常教學。
7月15日,湖南新化荊竹村,曾經的荊竹小學被改為村里的活動中心,右邊是租來的民房被當成荊竹小學的臨時校舍。
0、1、2、3、4……7月13日,上游新聞對網絡熱傳的期末考試成績單,以《湖南一農村小學多人考試成績為個位數,官方:已辭退代課老師》為題進行了報道,并引發各方關注。
記者在湖南新化縣水車鎮荊竹村走訪調查發現,個位數成績單只是一個極端案例。水車鎮18所小學在全縣統考中,一年級語文平均成績為78.77分,其中全鎮第一名班平分為95.05分;倒數第二名為58.29分,倒數第一名荊竹小學為15.08分。
4A級紫鵲界梯田風景區有梯田王國之稱,荊竹村就是緊鄰景區的深度貧困村:留守孩子多,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孩子考試成績為個位數的直接原因是:一年之內,因修路和修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教學地點兩次搬遷,在隔音效果極差的臨時教室內,老師無法正常教學。
目前,荊竹小學的問題已引起新化縣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老師們即將進村給孩子義務補課;下學期開學后,學生也將告別臨時教室,重新回到村小上課。
7月15日,湖南新化荊竹村,一年級芳芳的作業本上“喜”“鵲”兩個字都寫錯了。
一年級學生寫不好自己的姓
芳芳(化名)7歲了。
在一年級中,她是個孩子王。學校里,女同學有事喜歡找她拿意見,調皮的男同學也不敢招惹她;放學后,她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也是她制定游戲規則;回家后,媽媽批評她,她會時不時地頂嘴。
這樣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學習成績卻很差。在期末考試中,她的語文和數學兩門功課總分也沒超過10分。
7月14日,上游新聞記者提出要考考芳芳時,她打開書包,里面裝著兩個作業本和一本語文練習題。
“其他的課本呢?”記者問。
“不知道哪去了?”芳芳答。
“一年級都讀完了,只剩這三樣,她說她的書被扔到垃圾桶里去了。”芳芳媽媽在一旁解釋說。
被問及“1+3”等于幾時,芳芳掰著手指頭算了起來。她說答案是3。直到她給出正確答案,這道簡單算術題她花了三分鐘。
“寫下自己的名字。”芳芳快速寫下了三個字,后兩個字很工整,可姓卻寫得很潦草,像是字母B和β拼湊在一起的組合。記者把她的姓工整地寫出,她照抄時筆畫順序幾乎全錯。
看著女兒,媽媽有些懊惱也有些無奈,“她爸爸是文盲,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現在出去打工了;我只讀了小學三年級,勉強可以教會,可復雜一點我也不會。3+2,她不會算,我先給她3個玉米粒,又給了她2個玉米粒,她數出來了是5,過一會再問她,她又忘了。實在氣的不行,罵她打她屁股,都不管用。我打她時,她老說老師比我好。”
芳芳20多歲的姐姐說,她輔導過妹妹一個暑假,再好的脾氣都會被她弄崩潰。
和很多農村孩子一樣,因為媽媽要照顧不到一歲的妹妹,她每日要步行4公里山路上學。上學途中,晴天還好,可海拔1100多米的荊竹村的天,雨說下就下;每年11月開始,山路會結冰積雪,村民出村要“冒著生命危險”。
芳芳的房間很簡陋,夜晚時燈光有些昏暗;芳芳家二樓的門窗還沒裝好,這棟兩層樓房修了5年還沒修好,“攢一點錢修一點,修到現在還沒修好,還欠了一屁股債。”
荊竹村支書鄒玉輝介紹,該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有1475人,300多青壯勞力中有200多人在外務工,村里的孩子80%是留守兒童,“我們村40歲以上的沒幾個讀到了書,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老人大多數只關心孩子吃飽了沒有。”
湖南新化縣荊竹村海拔1100多米,10月以后就會下雪,道路結冰。
考試成績從全鎮第一到全縣倒數第一的荊竹小學
荊竹小學現有5名老師:52歲的校長鄒一紅、55歲的公辦教師奉時倫、56歲的退休返聘老師鄒小梅、44歲的代課老師鄒鐵枚、22歲的代課老師鄒利平。他們教著幼兒園和一、二、四、六年級,一共80多名孩子。
“這么多孩子考幾分,全縣也找不出第二家,是個極端案例。”新化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對上游新聞記者說。
這所成績全縣倒數第一的小學,有過一段輝煌歷史。校長鄒一紅介紹,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間,該校連續7年成績排名全鎮第一,另三年在全鎮也是前例。這10年間,有六位公辦教師,是一所完整的小學,每個年級都有20多名學生。2007年以后,陸陸續續有四名公辦老師退休,該校陷入了“老師荒”,教學質量開始下滑。
“位置太偏了,上面派來的公辦教師看了一眼學校就走了;代課老師的收入太低,一年只有一萬二,工資還是半年發一次,實在招不到人。鄒利平是我侄女,她是來幫我忙;鄒鐵枚是老校長的女兒,是我求她來的;鄒小梅退休了,也是我求她來的。”鄒一紅說。
記者走訪期間,只有校長鄒利平的普通話說得順溜。其他4名老師們說,他們很少出門,說普通話對他們是一件難事。上課時,他們也是說方言。
5名老師均表示,孩子們期末考成這樣,自己羞愧難當。因為不好意思,幾天都沒出過門。
7月15日,湖南新化荊竹村錯落有致的梯田。
“我責任心不強肯定是首要原因,可積極性起不來啊。一個月1200元,一年只發10個月。可就這點工資,還是半年發一次。有時候我想在網上找點資料充充電,可一想到把資料打印出來要花錢,干嘛要自己貼錢打印資料。”教一年級數學的鄒鐵枚說,她花大把時間守著孩子,不如去酒店里幫忙照應一下。她家在村口開了一家客棧。客棧集餐飲住宿于一體,不遠處就是當地著名紫鵲界梯田景區。
鄒利平也看不上這1200元的工資,她想過要辭職,在鄒一紅極力挽留下,她才答應留下教一年級語文,“村里在發展旅游,我干個兩三天抵在學校干一個月,礙于姑姑面子才教的。”
奉時倫感覺現在的孩子不如從前的孩子好教了。以前,對不聽話的孩子他會打打手掌心、揪揪耳朵,可現在,他不敢“體罰”孩子;以前,成績差的學生經常被他留校,他會一對一免費補課,可現在補課會被投訴,“我班上有一個娃,我批評了他幾句,他要動手打我,直到校長來了才把他勸開,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樣才能教好。”
7月15日, 湖南新化 荊竹小學臨時校舍內,“教室”之間用半截木板隔開,隔音效果極差。
連說話都“打架”的臨時課堂無法正常教學
在荊竹小學的5位老師看來,隔代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是很多農村教育的通病,這次學生考這么差的直接原因是:一年之內學校兩次搬遷,以致無法正常教學。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鄒鐵枚也是教一年級數學,15名學生現在讀二年級。去年全縣統考,15人中有8人及格,最高分是80多分。不及格學生中,最低分是10分。
“去年統考成績也不好,但不至于像今年一樣都只考幾分。這一年村里把學校搬來搬去,搬得心里煩,哪有心思教學。”鄒鐵枚說。
2017年9月以來,荊竹村小學兩次搬遷。該校坐落在村中心的高地上,這是一棟三層高的樓房,樓房緊鄰村道,兩者之間沒有圍墻阻隔。當年開學不久,因修村道攪拌機轟轟作響,施工車走了又來,噪音大的無法教學。村委會租下了一棟民宅當校舍,“那個房子連個公共廁所都沒有,旁邊是條小溪溝。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年底又搬回了村小。”校長鄒一紅說。
鄒一紅介紹,2018年2月,開學不到一個月,因村小要被改造成活動中心,學校再次搬遷。
這次搬到了村小隔壁的陳女士家中,村里支付一萬元的年租金。
7月15日,湖南新化荊竹小學臨時校舍內的情形。
記者走進陳女士家中看到,四層高的樓房,一樓有兩間面積約7平米的房屋,一間是學前班,一間是一年級;四樓是個套間,墻壁還未粉刷,其中三間用做教室,房內的黑板上分別寫著二、四、六年級,房都沒有裝門,被半截薄木板隔開。
四年級的學生小雨(化名)說:“我上語文課時,奉老師在講臺上念漢字,旁邊的鄒老師念起了算術題,然后奉老師就停了下來,我就想那道算術題等于幾。”
陳女士介紹,今年3月到6月的四個月,學生9點上課,下午2點放學,上午4節課,下午1節課。因為隔音效果差,老師們經常抱怨,這課沒法上了。
荊竹村村支書鄒玉輝介紹,第一次搬遷,是基于學生安全考慮;2016年上級政府準備在荊竹村修建于一所新小學,現已平整了地基;今年2月,上級又撥付了一筆40萬的資金,用于村里“五化”建設,村兩委班子決定把村小改造成活動中心,學校暫時租房過渡。
“這40萬是專款專用的,用不掉就要收回去。想著要建新學校,村小要空出來,那不能浪費了。部分在外地的家長,質疑村里修公共中心我從中漁利。這咋可能?40萬在鎮上的財政所里,活動中心還沒驗收,要驗收以后再支付給工程隊。”
鄒玉輝說,把村小改造成活動中心,是村里的決定,沒有向上級部門報批。
7月15日,新化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荊竹村入戶走訪調查。
教育局:不能讓貧困村留守兒童輸在起跑線上
個位數成績單被公布于網絡后,引發各方關注。
7月4日當晚,鎮中心學校負責人和荊竹村支書鄒玉輝召集學生家長代表開了會,鄒玉輝向家長道了歉,雖說修路和建活動中心,也都是為了村里的公共事業,但讓學生去民房里上課,這是他的錯。今年9月開學,學生再回村小上課,“村里的公共事業再重要,也沒教育重要。”
7月14日,新化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帶隊走進部分學生家中、實地調查租來的臨時教學點。整個下午,這名負責人表情很凝重。他問鎮中心學校負責人:“這種地方怎么上課?鎮中心學校不知道嗎?為啥不上報?”鎮中心學校負責人回復,稱剛開始不知道,日常巡查中發現了,但那時候村小改活動中心,正在裝修,已經晚了。
學生之所以只考幾分,這名負責人分析有三個原因,荊竹是個深度貧困村,在各方的幫扶下,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里也在大力發展旅游業,受此影響村民都在想著致富,這讓本就工資很低的代課老師心里動搖了,不能安心于教學;村里在發展產業時,忽視了教育的重要性;在連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民房里授課,耽誤了孩子的學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鎮中心學校正在全鎮范圍內挑選老師、招募志愿者,利用暑假進村為學生義務補課,把孩子落下的功課補回來;此外,當地教育部門也正在向多個部門反映,希望盡快讓新學校交付使用。
當地多位村民介紹,水車鎮因為地處偏遠山區,教學質量在全縣中等偏下。荊竹村小學校舍兩度搬遷,是村干部抓公共事業時忽略教育造成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還是要解決師資力量薄弱這個問題。
“荊竹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育局一直很關注。多年以來,面向荊竹小學類似的學校都安排了教師招聘,待遇要比城區教師多1100元左右,還是招不到人。今年早些時候,我們面向社會發布了招聘公告,其中荊竹村小學要招3位公辦教師和1位特崗教師。”這名負責人說。
“雖然待遇優越,但老師會不會像之前一樣,看看就走?”聽到記者這個問題,這名負責人說自己也有點擔心。但他相信,荊竹村的村貌發生了巨變,風景又那么好,發展后勁很足,可以留得住人,“如果有支教團隊愿意去荊竹村小學支教,我們也會盡可能安排好他們的生活。”
7月16日,湖南新化荊竹小學的學生已從臨時校舍搬回到原學校,這是支教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官方稱,此次補課時間為7月15日至8月15日。 新化縣教育局供圖
7月16日,新化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對上游新聞記者說,昨天下午(15日),學生從臨時校舍搬回了學校,已經有志愿者給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補課,今天(16日),志愿者給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上課,“不管如何,我們盡最大努力把學生們落下的功課補回來。”
原題為:湖南一村小多學生考個位數調查:緊鄰“梯田王國”的貧困村留不住老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