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家看來,高質量教學是教研最根本的追求。
教研組如何實現不同年級的貫通式大教研?學校老師如何在課堂中進行課題研究?項目式學習在設計時有哪些技巧?12月19日上午,第三屆北京市基礎教育發展論壇暨北京市教育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分論壇《精研細究煉隊伍,眾籌融智共育人》——翠微小學多樣教研模型構建舉行,在分論壇上,翠微小學的老師們進行了經驗分享。
論壇上,翠微小學教育集團書記、校長張國立闡述了翠微小學集團校教研組教研、課題組教研、項目組教研三種教研模型的構建,用“靜悄悄的革命”“局部殲滅戰”“深入持久戰”形象地詮釋了三種教研模型的特質,且彼此呼應,互為支撐的關系。張國立表示,通過線上和線下、校區與校區、年級和跨年級方式融合,實現了教學研究的全覆蓋、全進程,讓不同學科、不同層次、不同想法的老師都能參與進來,感受研究的樂趣,體驗成長的價值,擔當好育人的使命。
當天,翠微小學多位老師分享了教研組教研、課題組教研、項目組教研的模型。其中,教研組研究模型按學段組織日常教研以外,注重“年段漸進找定位”,形成了相互銜接的教研模型,比如,數學組以“貫通除法運算的一致性”為載體進行貫通式大教研,打通知識的一貫性、學習路徑的一致性。
課題組研究模型將研究焦點放在課堂上。該校副校長周金萍闡述了十四五期間學校各級別課題的立項和研究,并以教學評一致性的課題為例,呈現了課題研究的具體程序。在老師們看來,“研究焦點聚課堂”的方式有利于老師更接地氣地開展課題研究,學生由此也越來越清晰地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學會了沒有。富有創新的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模型將撬動翠微小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變革。
老師們還展示了學期中的項目研究,如圍繞“端午節為什么是中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文化遺產的節日”這個真問題,跨越學科的邊界,開展了“探秘端午,傳承非遺” 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學校研發活動手冊,讓學生有路徑、有方法、真體驗、勤合作,利用端午小長假,分成小組進行探究和實踐,再用各種形式匯報、分享成果,交流、講述自己的收獲和思考,學生得到了全方位的體驗和提升。
多位專家對翠微小學集團校的探索進行了點評。在專家看來,高質量教學是教研最根本的追求。翠微小學抓住了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中最關鍵的教研機制,探索了多樣化教研模型構建,落實新課程的推進與新課標的實施,落實在最后一公里的課堂教學的研究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