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董佳妮自兩歲左右開始學習畫畫,至今已有八九年時間。2022年8月暑假期間,接到活動通知,還是四年級學生的董佳妮花了一周多的時間完成了創(chuàng)作。
“我的畫上太空啦!”這個春節(jié)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圖強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董佳妮來說格外與眾不同,“特別高興,都不敢相信。”
1月21日,第二屆“天宮畫展”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展,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展示了40幅青少年繪畫作品,給全國青少年送上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其中一幅就是董佳妮畫的《助力天宮,我的航天夢》。
董佳妮的畫作《助力天宮,我的航天夢》成功入選第二屆“天宮畫展”。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本屆畫展以“畫美麗中國、話美好生活”為主題,分為“強國印記”“華夏神韻”“圓夢征程”“幸福味道”4個板塊。參展作品中,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中國夢、航天夢,共有來自全國17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40幅青少年繪畫作品亮相“天宮”。
至今不敢相信自己的作品上了“天宮”
穿著航天服的航天員、綠色的飛碟、長長的太空列車、充滿現代氣息的高樓大廈……董佳妮的《助力天宮,我的航天夢》色彩鮮艷,充滿童趣。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想了很多與航天有關的元素,最后畫出了自己心中的太空家園。
“特別高興。”1月22日晚,在老家過年的董佳妮告訴記者,自己至今還不太敢相信作品真的入選了,也不太敢跟小伙伴們分享。
董佳妮的媽媽表示,自己提前接到了大賽組委會的電話,“但組委會也沒明說,只說有好消息,讓我等著。我跟她(董佳妮)說的時候,她都不太相信自己的畫會被選中,一直以為我在騙她呢。”
記者了解到,董佳妮自兩歲左右開始學習畫畫,至今已有八九年時間。2022年8月暑假期間,接到活動通知,還是四年級學生的董佳妮花了一周多的時間完成了創(chuàng)作。
“從參加比賽到作品真的上了天宮,時間線拉得比較長,她可能都已經淡忘這件事兒了。”董媽媽告訴記者,作為家長,得知孩子的作品“上天”,也十分高興,“沒想到最后真的入選了。”
董佳妮2歲左右開始畫畫,至今已有八九年時間。受訪者供圖
在航天氛圍濃厚的學校中成長
記者了解到,日常學習生活中,董佳妮也對航天知識非常感興趣,“我最喜歡的航天員就是王亞平。”董媽媽告訴記者,董佳妮在校時學習了許多航天知識,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航天知識競賽,“學校的航天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我們學校一共交了200多份作品,去提交的時候裝了滿滿一大箱子。”海淀區(qū)圖強第二小學科技老師李春雨告訴記者,圖強二小是一所航天氛圍濃厚的學校,學生們也十分喜歡與航天有關的各種活動,這次也有很多學生參與了第二屆“天宮畫展”活動。
記者了解到,圖強二小是一所天文航天科技特色校,學校日常也會組織各種航天特色活動。
“2020年之前我們每年都有研學活動,組織學生去現場觀看火箭發(fā)射。去過西昌,也去過天津‘胖五’(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生產基地,還去過海南文昌看問天實驗艙發(fā)射。”李春雨告訴記者,學校還在校內組織了眾多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型活動,比如一年一度的天文航天知識競賽、一年兩次的天文科技節(jié)、組織學生觀看“天宮課堂”、組織學校天文社團觀測“天宮”過境等等。
豐富的活動背后是圖強二小強大完善的航天課程體系。
“從課程到課后服務330,都有航天課和活動。比如面向一二年級學生,每周開設一節(jié)天文航天課。課后330時間段,還有航天社團的活動。”李春雨介紹,課程體系建構的同時,學校還在落實方面下足功夫,從課程到日常活動到各種比賽,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展示平臺。此外,學校也會把孩子們畫的畫、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說、拍攝的攝影作品等,做成成果集,送給每個班級,讓同學們感受榜樣的力量。
“天文很遠、宇宙很大,航天只是邁出了了解天文、了解宇宙的一小步。但就是這一小步,面向的是我們將來走向宇宙的一大步。”李春雨說道。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越
第二屆“天宮畫展”觀后感
北京市海淀區(qū)圖強第二小學
董佳妮
“我的畫上太空啦”!這個除夕,對我和家人來說,無疑是特別的,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在這萬家團圓之際,第二屆“天宮畫展” 在中國空間站開展,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務組為全國青少年送上特別的“新年禮物”,而我的作品也在其中,這讓我非常激動,也非常驕傲和自豪。早上9點30分,我和全家人就坐在電視機前,為了避免錯失重要的信息,除了打開電視機外,爸爸媽媽還分別在手機上打開各大媒體的客戶端,等待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9點50分,我們終于等來了這特殊的時刻,我們全家人都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完展覽。本次“天宮畫展”以“畫美麗中國,話美好生活”為主題,分為“強國印記”“華夏神韻”“圓夢征程”“幸福味道”4個板塊,來自全國17個省區(qū)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40幅青少年繪畫亮相“天宮”。 跟隨著航天員的介紹,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40位作者從自己的視角,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中國夢,航天夢,生動反映出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和對美好生活的真摯向往。每幅畫都有故事,承載著咱們中國人的奮斗和夢想,承載著數十年來那些讓人銘記的國家記憶。
1956年,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爺爺被任命為首任院長。在不斷的研究中,1970年,“東方紅”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別發(fā)射了“風云一號”、“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神舟實驗飛船”、“神舟三號實驗飛船”、“神舟四號實驗飛船”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2005年10月17日,費俊龍叔叔和聶海勝叔叔也圓滿完成了神六的飛行任務,實現了我們炎黃后代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同時標志著我們中國成為了繼俄、美兩國之后第三個能掌握載人飛天技術的國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華民族日益強大,中國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從原來的貧窮落后進步到如今的強大富裕,我們已不再是昔日落后的小國,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祖國,我為你驕傲!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而驕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