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深度解析勞動新課標,探討如何做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話題。
秋季開學,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正式啟用,變化之一就是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9月初,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將勞動課正式寫進課表,成為獨立課程。
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內的勞動教育要如何推進?什么樣的勞動課才能真正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如何評價勞動教育的結果?
9月22日,新京報記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深度解析勞動新課標,探討如何做好新時代勞動教育。
對話中,班建武表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在我國勞動教育發展史上是一個里程碑,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勞動簡單等同于勞動教育,堅持育人為本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靈魂’。”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 受訪者供圖
要把握好勞動課標的統一性和靈活性
新京報:你曾經說過,此次勞動課程標準的頒布在我國勞動教育發展史上是一個里程碑。之前,學校也有勞動教育,此次課標的出臺為何意義重大?背后有哪些考慮和博弈?
班建武:新中國成立后就一直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推進形式,以前的勞動教育更多以經驗性的推進為主,缺乏專業的、系統的頂層設計,即勞動教育從來沒有國家出臺的課程標準。此次是第一次頒布了關于勞動教育最權威、最專業、最全面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勞動教育在專業化推進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
同時,課程標準的出臺明確了勞動教育在學校中作為國家課程的合法地位,也規范了全國各地勞動教育“各自為政”的實際情況,給出了國家層面的規范要求。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新京報:教育部在新課標中對于什么是勞動課程、勞動課任務都有了指導性的標準,但具體落地時需要有哪些抓手?有哪些需要關注的重點?
班建武:堅持育人導向,也就是堅持勞動價值觀的教育,這要擺在首位。勞動教育不僅僅要解決學生會勞動的能力問題,更要解決學生“愛勞動,敬畏勞動”這些價值層面的問題。
我通過多種形式,部分參與了勞動課標的研制過程。我認為,制定課標重要的方面在于,首先,怎么把中央和國家的教育意志轉變成學校可以具體推進的抓手。中小學校和教師落實課標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指的是要符合國家方針政策要求,緊扣中央、國家的文件精神;“立地”指的是要結合學校和老師的實際情況。
怎樣處理好課標的“統一性要求”和“各地自主靈活性、多樣性”的關系,也是制定勞動課標考量的重要問題。
因為中國存在非常明顯的城鄉和區域差異,實際的勞動情況各有不同,課標作為國家統一意志的要求,真正落地應和當地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在一起。
舉例來講,南方和北方在家務勞動方面有很大區域差別。北方飲食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包餃子、煮面條,這存在區域之間不公平的問題。農業生產也是一樣,非得全國都種麥子或都種水稻是不行的。
因此,非常重要的實踐原則就是要因地制宜,課標賦予了各個區域甚至各個學校充分的自主權,使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勞動內容和載體推進勞動教育。
課標的統一性則表現在,對于勞動的課程目標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統一。不管做饅頭還是煮米飯,都要落實勞動課程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指的是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這是落實具體勞動教育的載體和內容。
勞動課老師不能只會勞動
新京報:從操作層面來看,實現這些具體目標要突破哪些問題和現實困境?比如教師水平,學校可能面臨軟硬件方面的問題等。
班建武:這要求一線老師對課標要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很多地方存在的問題是一下子扎進了“因地制宜”,忘記了背后培養核心素養的統一性要求。比如大家都忙著帶孩子種蘿卜、種西紅柿,但忘記讓孩子知道種蘿卜是為了什么?種西紅柿是為了什么?因此,孩子們學習到的可能就只是“種西紅柿是有意思的、挺好玩的”,但勞動教育課標的目標不是讓孩子停留在把嚴肅的勞動“當好玩的事兒去干”。
我們理解勞動教育的成果是什么?是勞動素養的改變,拿種植來講,成果不是種出來的是蘿卜還是西紅柿。勞動教育不是職業教育,不是培養種植的專門人才,是通過種蘿卜和西紅柿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擁有正確的勞動精神、習慣、品質和基本的勞動能力。但很多地方把成果放在了種出西紅柿、蘿卜上。
新京報:在新課標出臺前,其實全國各地不乏在勞動教育方面做出亮點的學校案例,小到帶著學生種花、拔草,大到插秧、種田,這是否就是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形式?還有的學校聘請保潔、保安授課,這是否存在形式化和局限化的問題?
班建武:勞動課標確實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潔、保安擔任勞動教育師資,要看其優勢是落實在了勞動教育中的哪個目標和素養的培養。只具備勞動能力的保潔、保安所教授的內容不能夠代替整個勞動教育,學校要用人所長。保潔阿姨上課,能給學生講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這一勞動教育目標要求嗎?
勞動觀念,在課標里指的就是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成果的認識和看法。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成果的認知和總體看法,怎么教給學生?你讓學生掄起鋤頭種地,他自然就會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嗎?未必。人在勞動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體力和智力的付出,這會給人帶來不同程度的身心壓迫感。這種身心壓迫感,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使人對勞動產生消極的體驗和評價。
我們生活中會發現,雖然有些人整天勞動,但這不代表其勞動觀念是正確的,伴隨著體力和智力的勞動消耗,有些人會說“等掙到足夠的錢,再也不干這個了”,這是負面的影響。如果讓孩子做一道菜,他做完了喊“再也不做了,太累了”,就失去了勞動教育的意義。
新京報:如何破解勞動教育師資問題?
班建武:勞動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有的從事勞動教育的人本身也缺乏教育素養。比如很多校外勞動教育基地是從旅游景點或其他實踐基地轉變過來的,這些基地的從業者對教育的認識能有多少?又有怎樣的勞動教育素養?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勞動教育中的首要目標和靈魂。客觀來講,目前沒有勞動教育的專門師資,主要是勞技教師、綜合實踐教師在從事這方面課程,甚至有些地方就是班主任或其他不夠課時的科任教師來充當勞動教育教師。現在,勞動教育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想把勞動教育做好,不管是專職還是兼職,要對教師有相應的專業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勞動教育如今變成了教育學一級學科下的專業,可以培養專業老師。就在今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全國第一次招收了勞動教育的本科生。這表明了勞動教育師資開始進入專門化的培養規劃中。
勞動教育本科專業屬于教育學,我一直強調不能用勞動取代勞動教育,這一專業涉及教育原理、德育原理、課程論、教學論等教育學的內容,由不同老師來教授。學習勞動教育的基本知識,必須對教育的基本原理有充分的把握,勞動教育本質上是教育。
勞動教育要避免“娛樂化”
新京報:你曾參與到勞動教育課標的討論,在你看來,如何建立成體系的勞動教育評價標準?
班建武:明年會推進全國范圍內的第一次勞動教育質量監測。需要提醒的是,課標里列了學生不同學段學業質量的表現,勞動教育評價就是要看其在勞動的學業質量方面多大程度達成了目標。
怎么衡量勞動教育成果?要從勞動教育的目標及其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去綜合考量,比如學生的勞動觀念發生改變了嗎?具有勞動精神了嗎?不是說學生會做一道菜,勞動素養就是高的。可能他做菜的過程中對食材特別浪費,也可能勞動習慣很不好,做菜時把廚房弄得亂糟糟。甚至說雖然做了一道好吃的菜,但他抱怨個不停,說“累死了,再也不想干了!”這些都是勞動素養存在問題的表現。
現在很多學校在做勞動教育評價時忘記了目標和核心素養,只是從勞動成果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混淆了兩個概念,即用評價勞動的方式來評價勞動教育。評價勞動的方式和評價勞動教育不一樣,勞動的本質是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目標是以結果為導向;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不是物化的東西。對此要有透徹把握。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教師要琢磨如何評價勞動教育的成果。
新京報:你提到目前勞動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重視和改變?
班建武:最主要的是勞動教育觀念層面的改變,很多地方推進勞動教育,看起來內容多樣,但本質卻是一樣的,就是認為只有傳統的農業勞動才叫做勞動教育,很多學校都是這樣干,差別只在于種蘿卜還是種白菜而已。
我們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自覺思考我們身處的是什么樣的時代?新時代下的勞動是什么特點?現在,不論農業還是工業,都是高科技含量的農業和工業為主要形態。很多地方的勞動教育為什么開展起來特別困難和費勁,因為這些勞動并不是當下社會主流的勞動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無中生有,讓孩子去做一些我們成人記憶中的勞動,而不是現實生活的真實的勞動,這是最大的問題。
勞動教育要給孩子呈現真實的勞動世界,不要僅僅停留在“刀耕火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代的勞動,要和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同頻共振。目前,我國在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在于很多高端產業、核心技術并不在我們手里。
很多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存在“新瓶裝舊酒”的問題,形式、內容跟上世紀五十年代沒有太多區別。哪怕現在讓孩子去種地,也要讓他們知道,當下農業已經出現了新的樣態,大棚溫室技術已經可以一年四季生產作物,高科技無人機可以播撒農藥,體現現實性、時代感和前瞻性的勞動教育才能激發孩子勞動的創造力,從而也才能真正發揮新時代勞動教育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方面的積極促進作用。
此外,當前有些勞動教育還存在“娛樂化”的現實問題。比如,國慶節快到了,我們帶著孩子到郊區采摘,看起來是勞動,但其實是休閑娛樂。很多學校帶孩子到校外的小菜地去,孩子們喜歡得不得了。孩子們喜歡的到底是什么?我們要追問這個問題,孩子喜歡的是勞動教育所要培養的四個核心素養嗎,如果不是,我們就要高度警惕,勞動教育不能給孩子留下休閑娛樂的印象,這就不是勞動教育所主張的。
新京報: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列出了每個年齡段應該掌握的勞動技能,比如二年級孩子會掃地,六年級學生要會做三道菜,家長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勞動教育如何實現家校合作?
班建武:這和評價體系有關,但是不能指望評價解決所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調整教育觀念。
很多時候,家長對勞動價值的認識也是不充分的。實際上,勞動對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感恩意識的形成有奠基作用。如果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這個家對他來講和高級賓館有什么區別?讓孩子通過勞動在家里留下痕跡,他才容易有家庭成員的歸屬感。在學校中也是如此,所有的勞動都由保潔干,學生也很難有主人翁的感覺。
家長往往以愛孩子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學會勞動的可能,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譴責孩子不愛勞動。
為孩子們列“勞動清單”也是課標里提倡的做法,但這不是唯一的勞動教育途徑。勞動教育是“一育”,不是“一課”“一個活動”,清單最多完成勞動教育中的部分任務。勞動教育應該緊扣目標要求,要堅持育人為本,才能確保勞動教育綜合育人效果的最終取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