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某學校有兩對“學生夫妻”,他們都是來自廣安的學生,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和求學的渴望,同樣都出生于1990年的他們在外打拼后最后又選擇入校求學,成雙成對的這兩對夫妻成了同校同級同班不同寢的同學,也成了校園里別樣的“風景線”。
在四川某學校有兩對“學生夫妻”,他們都是來自廣安的學生,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和求學的渴望,同樣都出生于1990年的他們在外打拼后最后又選擇入校求學,成雙成對的這兩對夫妻成了同校同級同班不同寢的同學,也成了校園里別樣的“風景線”。
“老公,我們公共課結束后和向穎、張凱他們一起吃午飯哈。”今年27歲的蔣菲菲和同齡的老公蘭偉同是廣安市前鋒區前鋒鎮人,2013年1月份他們在老家舉行了婚禮。入學前,他們共同在廣州做毛織外貿生意,生意比較穩定,后來因為考慮到孩子的出生,和孩子以后的教育問題,他們決定返回家鄉。“長期在外漂泊,對家里始終都有牽掛,家中的父親、爺爺都行醫,再加上家中父母年齡也逐漸增大,身體不如以前,父親一直希望我們能繼承他的衣缽,將醫學事業傳承下去。”蘭偉和妻子蔣菲菲于2015年初與家人商量,經過深思熟慮后,在妻子的支持下選擇了放棄廣州的貿易生意,踏上了全日制的學醫之路。
學醫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作出回家的決定后,蘭偉和妻子蔣菲菲花了大量時間打聽,網上搜索,經過多番對比后,蘭偉最終選擇了農村醫學專業,妻子蔣菲菲選擇了護理專業。“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入學快2年,在這兩年里,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盡可能地認真聽講、抓重點,從老師和書本中吸取更多的醫學專業知識,因為踏出校門后,我們面臨的是各種各樣的病例。課余時間,我們還考取了育嬰師、營養師等相關證件。”
張凱是該學校2015級農村醫學專業,妻子選擇了檢驗專業。他們雖然專業不同,但在上公共課的時候就會在一個班,他們互相坐在一起,也成了同學眼里的風景。
學生夫妻的日常。
學生夫妻的日常。
學生夫妻的日常。
學生夫妻的日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