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羚4年,1460個晨昏,人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志存高遠、師范報國。”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風雨操場舉行的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從...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羚
4年,1460個晨昏,人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志存高遠、師范報國。”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風雨操場舉行的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從教出征儀式上,360余名畢業生莊嚴宣誓,錚錚誓言,響徹會場。
他們,即將奔赴中西部13省(區)153個脫貧縣和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投身基礎教育一線,任教6年甚至更長。
2021年,“優師計劃”實施,“優師計劃”師范生來到南國北師——北師大珠海校區求學。“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教師教育、通識教育相結合,“雙實踐”制度覆蓋城鄉兩種教學環境,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交融引導……“優師計劃”師范生成長之路,也是學校的探索之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與先進教育理念的浸潤中,學生們加深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扎實的學科基礎讓他們未來應對現實教學困難時具有更充分的底氣和更開闊的思路。
站在畢業的門檻上回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楊卿愈發明白“優師”兩個字承載的期許,“畢業了,使命與責任正式放到了我們‘優師’學子的肩上”。楊卿將在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二中學,邁出成為“人民教師”的第一步。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走過的四年,英語專業的李若雨寫下的是“改變”。“你有沒有想過,未來走上講臺,最想給學生帶去什么?”課堂上,老師的提問,讓李若雨深思。支教時,當看到孩子們一雙雙眼睛里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一聲聲純真的歡笑中流露出對實現夢想的期待,李若雨感受到“改變”正悄然發生。
“我校是‘優師計劃’受益者。”在出征儀式上,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校長陳勝全感慨地說,因為“優師計劃”,該校得以引進13名北師大優秀師范生,為縣域學校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機遇。
今年,在廣西大化、甘肅榆中、四川南充等地都有“優師計劃”畢業生集中任教,填補當地學科教師空缺,改變當地基礎教育生態。自然,人們期待越來越多的“優師計劃”師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優師計劃”師范生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如果在縣域工作,自己的發展空間會不會受限?后續政策支持能否助力深造,提升教學技能?
這同樣是政府、高校、主管部門考慮的問題。
廣西在編制人才聘用等方面面向“優師計劃”畢業生傾斜,對服務期內表現優異者在學歷提升、評優評先方面給予優先考慮,支持“優師”畢業生參與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高層次的項目培訓。
湖南對于省級“優師計劃”學生由縣級教育部門會同編辦、人社部門統籌控編,確保畢業生離校前全部落實任教崗位,解決編制問題。
四川將依托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為畢業生提供職后常態化培訓,提升專業能力。針對偏遠地區教師易感孤獨的問題,探索輪崗交流機制,讓畢業生感受到團隊支持,避免“留不住”的困境。
北京師范大學配套實施“啟航計劃”,按照協議履約任教的“優師計劃”畢業生可全員入選,獲得該計劃的一攬子支持,既為“優師計劃”畢業生提供了職后發展初期的資金支持和生活保障,也為他們在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一線成長為卓越教師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和資源保障,學校還構建系統化“跟蹤幫扶”機制,為師范生扎根基層提供切實支持,助力他們盡快站穩講臺、站好講臺。
“師范夢想開啟了我的人生征程,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青春選擇的最強音!”這是師范生熊國錦發自內心的感慨,也是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共同心聲。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17日 08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