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國家傳播戰略的需求,國際傳播專業已進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4年)》和山東省鼓勵發展本科專業清單,山東政法學院結合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行業產業需求和本校應用...
為了滿足國家傳播戰略的需求,國際傳播專業已進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4年)》和山東省鼓勵發展本科專業清單,山東政法學院結合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行業產業需求和本校應用型辦學定位,把國際傳播列為擬增設專業。傳媒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和學校的頂層設計,進行系統謀劃,瞄準科技人才培養一體化目標,堅持“鑄魂育人”導向,以有組織科研為切入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以下幾個方面為開設國際傳播專業進行了充分籌備。
“豐”型工作室模式積累教學創新經驗。傳媒學院教學團隊在十余年的創新實踐中摸索出了特色化、差異化的全媒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法律·法治新聞人才培養項目》,以“豐”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1+10綜合素質培養工程”為載體,以“精專業”、“融法學”、“廣學識”、“強實踐”、“多面向”等五個子項目為主要內容,通過開展“大學目標管理:規劃與踐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全面提升新聞傳播學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實施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與創新的傳媒工作室教學體系,《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下的“豐型”工作室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實踐》在2022年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研先行打造國際傳播科研教學團隊。2023年11月,傳媒學院開展有組織科研活動,著力打造了國際新聞與傳播等六個研究團隊,歸屬山東政法學院政治文化研究院,促進開展科學研究,定期產出研究成果,服務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承擔所屬研究機構的科研任務。國際新聞與傳播團隊定期召開學術沙龍,共同研究制定團隊發展計劃,調研團隊成員的研究方向,制定年度教學和科研計劃。組織成員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研究領域撰寫國際新聞與傳播領域的學術論文,凝練國際新聞與傳播方向的選題,多次申報國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規劃等各級研究項目,提交了山政智庫報告《山東國際傳播影響力提升機制研究》。參加國際傳播領域的教學和學術研討會。鼓勵團隊成員開設國際新聞與傳播的課程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和解決真問題。
教學創新培育國際新聞與傳播特色工作室。充分利用傳媒學院“豐型”工作室教學體系平臺,開設國際傳播工作室。團隊成員在學術沙龍深入研討《國際新聞與傳播工作室培養方案》,積極申報擬開課程,建議指導學生參加國際傳播競賽,積累學生的國際傳播實戰經驗。組織團隊赴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實地調研,了解主流媒體對外傳播面臨的問題和對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及時總結團隊的科研成果、商討學術難題解決方案,多次開會研討、完善工作室培養方案,精心制作招生宣講內容。參與國際傳播實踐和智庫研究。傳媒學院組織中國日報等主辦的“機遇中國 全球Z世代看濟南”山東政法學院交流會,國際新聞與傳播團隊成員作為主講嘉賓,為外國“泉城推薦官”和與會學生奉上了題為《我是濟南推介大使——擦亮濟南名片的國際傳播新范式》的學術講座。
整合資源,凝練特色,探索學科發展的路徑。在研究國內外國際傳播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依托本校傳媒學院的法治傳播、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和外語學院的語言科研教學團隊的資源,發揮“全媒體傳播”和“外語”教學優勢,打造跨文化、跨學科、跨媒介的師資隊伍;利用校內國際傳播工作室和工作室體系進行先期國際傳播教研實踐,開設國際傳播課程和雙語課程,邀請國際學者授課;給學生提供校外傳播實踐基地和實習見習基地學習創新傳播產品。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增加海外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全媒體傳播能力。努力構建高水平的教育科技人才創新平臺,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國際傳播的科研項目和傳播實踐。
(來源: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