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不亂動,注意安全,需要用電找老師幫忙。”來自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小學美術教師王魯齊,總是在課上不厭其煩地叮囑著孩子們。作為一名鄉鎮學校的美術老師,王魯齊深知美育對于鄉鎮孩子的重要性,她努...
“剪刀不亂動,注意安全,需要用電找老師幫忙。”來自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小學美術教師王魯齊,總是在課上不厭其煩地叮囑著孩子們。作為一名鄉鎮學校的美術老師,王魯齊深知美育對于鄉鎮孩子的重要性,她努力嘗試通過各種方式,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藝術之窗。
王魯齊正在進行非遺扎染中的絞扎步驟
王魯齊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毅然回到了自己長大的鄉鎮。她曾四處寫生,拜訪各地的老師進修學習,只為將更多的藝術知識和外面世界的精彩帶給孩子們。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她決定以社團和勞動教育的形式傳授非遺技藝。然而,這并非易事。
絨花《紅鳳》,王魯齊
點翠作品,王魯齊
絨花這項非遺工藝,不僅需要剪刀等工具,還涉及用電安全問題,這讓王魯齊格外操心。盡管她反復強調安全事項,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仍難免受傷。雙手用力搓銅絲會導致破皮紅腫,可每當王魯齊心疼后悔時,孩子們卻總是堅強地安慰她。
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擋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他們不僅沒有因為枯燥、困難和受傷而放棄,反而主動要求加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學報名參加。孩子們的堅持和努力讓王魯齊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她繼續下去的決心。
在王魯齊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的絨花班級作品在濟南市天橋區班級文化藝術節中榮獲一等獎,全班 42 人全體同學皆獲一等獎證書。學生個人作品也在濟南市非遺技能大賽、濟南市天橋區青少年手工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而王魯齊作為指導老師,也獲得了文化藝術節指導一等獎、全國優秀美育教師獎、校級優秀教師等眾多榮譽。
王魯齊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在鄉村的土地上默默地播撒著美育的種子。她相信,這些種子在未來一定會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正如她所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她愿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傳承非遺文化,讓這跨越歲月的藝術瑰寶在鄉村的土地上延續下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延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