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戶西安人怎樣就學?近日發布的《西安市2018年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實施辦法》明確,“3月23日后落戶西安人口,須在原戶籍所在地參加中考錄取;2017年11月21日以后,新落戶人口須回原戶籍所在地參加2018年高考。”實施辦法規定:西安市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與本市常住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新落戶人口怎樣上幼兒園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幼兒園在各區縣教育局的指導下根據相對就近、公開公正的要求,面向社會自主招收年滿3-5歲的幼兒。幼兒園每年秋季招生。平時如有缺額,可隨時補招。幼兒入園除進行體格檢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查。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部隊設置的幼兒園,除招收本單位工作人員及新落戶人員適齡子女外,有條件的應當向社會開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園。
義務段公辦學校怎樣入學
堅持“免試就近”公辦學校為主體,堅持“市級協調指導,區縣具體實施”管理機制,做好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工作。今年8月31日(含)前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屬于家庭戶籍,按照學區劃分范圍“免試就近”入學;屬于集體戶籍,由戶籍所在地行政區教育局和開發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學位情況相對就近,統籌安排入學。開發區新落戶業主適齡子女,按區縣教育局和開發區教育主管部門共同劃定的學區登記入學。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入學,由居住地區縣教育局統籌安排。
義務段民辦學校怎樣入學
2018年5月31日(含)民辦學校初中報名截止日前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有選擇民辦學校就讀意愿、愿意承擔民辦學校學費的,在戶籍所在地區縣教育局指定部門進行資格審查后,領取報名條,登錄西安市民辦學校初中招生系統報名后,可以參加民辦學校初中招生。
未被民辦學校錄取的,按照上述規定在相應公辦學校登記入學。
8月31日后落戶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怎樣就學
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進入起始年級就讀的,由戶籍所在地區縣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轉學,按照《陜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執行。確因家長工作調動、家庭住址遷移,或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在原所在學校就讀者,可申請轉入西安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一般應在寒、暑假辦理轉學手續。學校不接收未按規定辦理轉學手續的學生入學。轉學不得變更就讀年級。畢業年級學生一般不準轉學。
高中怎樣轉學 中高考有什么規定
新落戶人口參加中考,西安市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為今年3月19日至23日。今年3月23日(含)前已落戶人口,本人初中畢業且年齡不超過18周歲,可申請在戶籍所在區縣參加中考。2018年3月23日后落戶人口,須在原戶籍所在地參加中考錄取,在原錄取學校入學并建立學籍后,申請轉入西安市同層次普通高中學校就讀。
新落戶人口高中轉學,按照《陜西省普通高中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執行。轉學條件:學生不得隨意轉學,因戶籍遷移、父母工作調動(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人事管理部門辦理的調動)等正當理由需要轉學的,可申請轉學。學生轉學一般應在開學后兩周內完成。畢業年級學生和學生在休學期間原則上不得轉學。縣(市、區)域內學校之間原則上不得轉學。由外省轉入我省的,只能在高一年級轉入。跨省轉學的,需到轉出地省級考試管理部門辦理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證明。
新落戶人口參加高考,按照我省今年高考政策執行。2018年陜西省高考網上報名時間為2017年11月15日至21日。2017年11月21日以后,新落戶人口須回原戶籍所在地參加2018年高考。2018年陜西戶籍考生在陜參加高考報名條件:截至高考當年8月31日,本人常住戶籍在陜且滿3年,本人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陜連續學籍滿3年,可申請在戶籍所在縣(區)報名參加高考。截至高考當年8月31日,本人常住戶籍在陜不滿3年或學籍在陜不滿3年者,須回原戶籍所在地申請參加高考。
高層次人才引進子女怎樣入學
實施方案規定,西安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按照《西安市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實施辦法》執行。
高層次人才適齡子女入園,堅持方便就近原則,A、B、C類人才子女可在居住地選擇轄區普惠性幼兒園就讀。高層次人才適齡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其中A類人才子女入學,可在全市范圍內一次性選擇任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B、C類人才子女入學,可選擇在其父母房產所在地、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學區學校就讀。D類人才子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高層次人才子女在中招錄取中,選報定向生志愿,不受學籍和就讀時間年限限制;A類人才子女在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線上降10分錄取,B、C類人才子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