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會顯著加重家長的教育焦慮,原因或為校外學科培訓往往內容超前且難度大,給家長造成了較大的教育壓力。
科技如何賦能家庭教育?如何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家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1月13日上午,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舉辦“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培養與實踐”學術論壇暨專委會第一屆理事會。當日,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教育機構負責人等共議如何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話題,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將形成具體建議為家庭教育領域的政策建言獻策。
多領域專家講述如何推動家庭教育的議題
2023年,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成立了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學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楊娟表示,以往家庭教育的工作、理論和思想均比較局限,方法單一,成立家庭教育專委會的目的是為家庭教育的開展建言獻策,為廣大學校和千萬家庭賦能。此次論壇所邀請的嘉賓不僅有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學者,還有來自教育技術、教育評價等家庭教育相關領域的專家,還邀請了學校校長和教培機構的負責人、家長代表參與,分享真實的家庭教育案例,講述實踐中的經驗與困惑。
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技術系主任賈積有帶來《科技如何賦能家庭教育》主題的報告,他表示,當下,數字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授課視頻、電子課本、智慧教育平臺等均能夠提供常識性知識和專業性知識,人工智能技術成就斐然,大語言模型系統也能夠為人們賦能,提升自然語言處理水平,智能評測和輔導系統可以幫助家長完成孩子學科方面的學習,個性化的輔導基本上能夠覆蓋學生的所有問題。
“家長可以利用家庭中各種各樣的設備和資源,幫助孩子學會使用硬件和軟件解決具體的問題,讓孩子能夠多學科整合運用激發創新思維。因為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們的成長,但不能替代孩子們‘參戰’。”賈積有也提醒家長,在培養孩子使用大語言模型時應警惕教學應用中的缺點,即人工智能系統簡單的應用只會惰化學生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建議孩子到中學以上年級再使用這些前沿產品,使其成為自己的學習資料,“善用前沿科技賦能孩子成長”。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教授李鋒亮在講話中談到了“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必要性和兩難困境”。他介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強調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但具體到學校、老師和家長怎么改是非常難的。他在研究中發現,成績越好的學生面臨體重超重、甚至肥胖的風險顯著增大,成績與幸福感和人際關系的關系不顯著……“但不用學科成績作為評價指標,別的指標真的有效嗎?”李鋒亮教授講到用學科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作用和困境,他認為弱化高等教育分層,有助于減少基礎教育的壓力。“公平的權重要大于個性化培養的權重,身心健康、立德樹人的權重大于選拔的權重。”李鋒亮說道。
參加校外培訓并不能有效緩解家長教育焦慮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能緩解家長教育焦慮嗎?這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薛海平當下正在研究的課題,會上,他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023年初,他被聘為全國校外培訓監管專家委員會委員,也曾參與國家“雙減”政策的研討和實施。他認為,校外培訓和家庭教育焦慮密切相關,“內卷”“雞娃”這些當下的熱詞均反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薛海平介紹,“雙減”后,圍繞家長的焦慮程度做出的調研發現,當前義務教育學生家長教育焦慮水平仍維持較高比例;45.12%的家長對子女升學結果具有高焦慮,41.69%的家長對子女學業成績具有高焦慮,只有17.41%的家長對子女心理健康具有高焦慮,“絕大多數家長可能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但這有悖于當下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頻發的現實。
薛海平介紹,研究還表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會顯著加重家長的教育焦慮,原因或為校外學科培訓往往內容超前且難度大,給家長造成了較大的教育壓力。參加校外培訓對不同家庭的影響不一樣,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會增加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家長的教育焦慮,越是大城市,學科培訓對家長教育焦慮的影響越大。他建議家長應科學看待校外培訓的作用,理性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健全學科類隱形變異校外培訓監管,防止學科類隱形變異校外培訓對家長教育焦慮的“推波助瀾”作用。
當日,教育機構負責人等也帶來了有關家庭教育的分享。其中,知名家庭教育博主、上瀕成長教育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蘭海在演講中講到,2018年以前拒學的孩子往往出現在初一初二,而當下這種情況出現在了小學,不是校內評價變了,而是家長沒有發現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核心,家長選擇了校外教育匹配孩子成長規劃引發的系列問題。北京海嘉學校校長歐陽華分享了該校家校共育的設計邏輯與經驗。
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楊娟表示,很多家長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長,但不愿意自己被教育,家庭教育如果落實在孩子的學習指導上,就是讓家長的認知改變,在“雙減”背景下,給孩子更多的方法指導,促進孩子成長。“用一句話說就是,指導家長如何有更大的格局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使其想學;有高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管理自己的學習流程,讓他會學,才是家庭教育中助力孩子學業的發展方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