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QS對排名方法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化改善,引入了三項全新指標:可持續發展、就業成果和國際研究網絡。
北京時間6月28日凌晨4點,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發布第20版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第12年蟬聯榜首,劍橋大學依然位于全球第2名,牛津大學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全球第3。北京大學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
另外,在中國(大陸)參評的高校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位列全球第25位、第44位、第50位、第51位,共有上述5所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全球Top100。
北京大學進入全球Top20
據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介紹,本次排名覆蓋來自104個高等教育系統的1500所大學,排名是基于對1750多萬篇學術論文和來自超過24萬名學者與雇主的專業意見分析而得出。此次最新排名首次將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排名體系。
2024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前20榜單。圖/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
此次排名中,中國(大陸)高校的表現主要包括:世界最多產的學術研究生產者;根據QS師均論文引用指標,中國(大陸)高校研究影響力排名靠前;獲得全球學術界越來越多的認可;許多排名在中間的大學在本次排名中表現出色;努力促進年輕人就業和新冠疫情后經濟恢復與發展;在國際化指標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間,特別是國際教職人員、國際學生數量以及國際學術合作方面;在最新的可持續發展指標的前200名中沒有看到中國(大陸)高校的身影。
QS首席執行官Jessica Turner強調了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積極適應科技變革和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性。她談及,為了能讓畢業生在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中做好準備,大學應該聚焦數字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適應能力,并將綠色技能和循環經濟納入課程中。“在為滿足市場需求,并為學生提供重要的新興技能而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教育項目方面,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至關重要。”
學術研究方面,QS研究伙伴Elsevier Scopus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高校的全球合作研究占所有研究產出的21%,與全球平均水平(20%)基本持平;在中國(大陸)高校發表的學術論文中,28%發布在10%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比全球平均水平(25%)略高;2017至2022年間,中國(大陸)高校發表了450萬篇學術論文,獲得了5050萬次引用,這一數量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多產的研究強國地位。
排名方法論更新,引入三項全新指標
今年,QS對排名方法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化改善,引入了三項全新指標:可持續發展、就業成果和國際研究網絡。并且,對某些已有指標的權重進行了重新校準,包括學術聲譽指標、雇主聲譽指標和師生比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雇主聲譽指標總權重由之前的10%上升到了15%;這一調整反映了當今學生對高校就業成果的高度關注。
此外,由于本次排名方法論的師生比指標比重下調,中國(大陸)高校在本次排名中略微有所下降;師生比指標的變化反映了新冠疫情危機開始后數字化教育的快速發展,技術驅動的教學能力擴張使得教學質量可以擴展,因此為了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環境,這一指標權重由之前的20%下降為10%。
QS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表示,第20周年版本QS世界大學排名標志著自排名創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方法論革新。通過與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廣泛交流,QS將旗艦類排名與Z世代和Alpha世代緊密結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