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要從論文產出為導向的考核評價的困局中走出來,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全國“兩會”在即,2月25日,“2023長江教育論壇”舉辦,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與教育部有關領導、教育界、科技界等知名專家學者就當前教育現實問題建言發聲。記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委員關注高校學科建設及科技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基礎學科、新型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是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布局的一個連接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周洪宇說道。
在高校學科建設上,周洪宇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立足創新與突出優勢相結合,加強基礎學科,推動各高校充分運用校內外資源,對學科知識結構、理論體系進行拓展、變革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基礎學科體系。第二,要服務國家,要把服務國家與自由探索相結合,扶持新興學科?!耙咽澜缈萍记把赝瑖抑卮髴鹇孕枨蠛徒洕鐣l展目標結合起來,進一步落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形成以服務國家發展目標為導向的自由探索機制?!钡谌?,要優化結構與突出特色相結合,激勵交叉學科。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認為,要確立雙一流大學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在國家科技力量創新的優化布局當中,雙一流大學應該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和布局當中發揮主體作用。要確保雙一流大學成為國家戰略人才自主培養的主陣地。要著力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助力建設世界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雙一流大學不僅僅是一流人才的薈萃之地,更應該是未來的戰略科技人才發展、創新人才培養的高地。
張志勇強調:“科技創新要從論文產出為導向的考核評價的困局中走出來,為科技創新、戰略科學家的培養創造一個好的科研生態、教育生態、人才成長的生態,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北民進省委會主委、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胡仲軍則關注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他指出,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同時不同程度存在人才培養、科研不適應市場需求“兩張皮”的問題。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科研成果轉化難;另一方面,社會缺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大量技術難題需要攻關?!皢栴}的癥結在于人才和科研供需結構錯位、供給對需求反應遲鈍、供給質量不能滿足需求升級,所以高校也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焙佘姳硎尽?/p>
“人才培養,要服務市場需求。”對此,胡仲軍提出幾點建議。第一,課程設置要服務崗位需求,要處理好課程設置與職業需要的關系,兼顧專業知識學習和通識教育,兼顧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處理好基礎課和專業課的關系。第二,專業建設要為產業發展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要服務地方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專業招生要考慮人才市場需求,重視建設專業集群,專業集群既要考慮支撐學科建設,也要對接和服務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第三是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023長江教育論壇”由長江教育研究院與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舉辦。據悉,主辦方自2007年以來于每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舉辦長江教育論壇,論壇邀請“兩會”代表委員與教育部有關領導、國內著名教育專家共同探討教育改革發展問題,以期為國家宏觀教育科技人才政策提供決策咨詢依據。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