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只值4000塊?”這兩天來問我的人不在少數。起因是一則高校的招聘啟事。
▲延邊大學。圖/延邊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博士畢業只值4000塊?”這兩天來問我的人不在少數。起因是一則高校的招聘啟事。
據延邊大學就業信息網消息,該校已開辟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薪酬部分寫明:“博士研究生畢業4000元/月、碩士研究生畢業3000元/月、本科畢業2500元/月,按月發放。學校為科研助理繳納社會保險。”事實上,科研助理崗位在高校中存在已久。這一次受到這么多的輿論關注,多少有點誤解在里面。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高校科研助理崗位的政策背景,誤把“學校招人”和“科研團隊招人”畫了等號。這些年高校科研經費水漲船高,科研機構和團隊也有了更多自主權,可以根據課題需要靈活招募項目制、合同制的助理人員,作為既有“碩士、博士、博士后、實驗師”人才結構的補充力量,學校僅負責人事審核和合同管理。說白了,科研助理這個崗位,主要面向的人群并非博士畢業生。
5月23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做好2022年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各高校要合理設置新的科研助理崗位,最大限度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這在提倡“靈活就業”的大背景下,放大了科研助理本身的崗位優勢。也是疫情之下,有效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一項切實舉措。何況學術研究尤其講求連續性,得益于這一政策,可以讓一些有志于繼續深造、但出于種種原因未能在當年獲得升學機會的畢業生,有機會留在校園里繼續從事學術相關的工作,對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公眾產生誤解,還源于對科研人員薪酬組成的認識不全面。其實,除基本工資以外,很多招聘啟事中都寫明了“提供與能力和成果相匹配的報酬”。
科研助理本身還能參與課題的績效分配以及專項任務的勞務報酬,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也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這意味著科研助理的所得收入可能遠遠不止4000元。而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不同團隊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近年來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前沿課題組甚至開出了遠高于體制內教職工的薪酬,以此來吸引包括博士后在內的專職科研人員。因此,不考慮崗位具體要求、高校辦學條件、地理區位以及當地消費水平,討論“博士4000元能不能招到人”也沒有實際意義。
此外,對博士的就業理解,也不能套用慣常的應屆生思維。博士找工作的周期長,流程復雜,選擇又相對有限,用一兩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才找到心儀的教職是普遍情況。一些博士在畢業后仍然需要平臺和時間收尾研究工作、積攢更多成果,高校若放開更多科研助理崗位,無疑讓他們在2-4年的博士后崗位之外又多了一個靈活選項。
當然,也并非沒有不同聲音,當下對科研助理的崗位評價褒貶不一,反饋的問題主要包括學術支持不足、項目外的瑣事太多、晉級標準模糊等。博士畢竟屬于社會高級人才,在高校普遍實行“雙軌制”用人之時,本著尊重負責的態度,對這些編制外的崗位招聘也應有更詳盡的解釋細則和管理措施。
公眾對于博士群體或多或少加了一層濾鏡,這也是凡事沾上“博士”二字總能帶來更高的討論度的原因之一,一些自媒體也善于抓住這一點炮制爭議話題、制造社會焦慮。聯系上此前“博士進中小學”“博士當基層公務員”引發的熱議,一則正常的招聘啟事被誤導解讀成“博士畢業只值4000塊”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實,博士就業也是就業,社會公眾對博士的認識更全面了,輿論也就不會被片面信息帶著走了。
撰稿/公羽(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