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出臺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對生...
1月14日出臺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高考總是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每一次高考改革新政,都會受到格外的關注。
因為不管什么時候,每個人身邊總有人會站上這個一年一度有1000萬選手同場競技的人生賽場上。
很多年來,有關“高校自主招生”與高考公平的爭論不絕于耳。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越來越多的高三學生,不再通過傳統的高考進入夢想名校。有人認為,在“自主招生”的擠壓下,“裸分”考名校越來越難。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在原有的招生體系下,清華、北大兩所頂尖學府,只有不到30%的名額,是留給那些參加統一高考的裸分考生的!2018年,有大約80多萬考生參加自主招生,基本上占全國考生的10%。
北京的清北裸分率在40%上下徘徊,四川前幾年的北大裸分率僅為35%左右。而競爭壓力最大的浙江,據報道,2016-2018年,清北裸分率分別為11%、8%和5%。
為了尋覓專才的“高校自主招生”仿佛越來越背離其初衷。2019年初,教育部發布文件,出手整改“自主招生”亂象,自主招生政策大幅度收緊,一切好像又逐漸回歸向“成績為王”。
以清華、北大為例,這些頂尖高校早就將自主選拔的重心,由傳統的自主招生轉向了綜合評價。
2019年,清北特殊類招生入選總數在6209人左右,自主招生入選人數1385人左右,占總人數的22.3%,而綜合評價(含領軍/博雅計劃及三位一體)入選人數為3477人左右,約占總人數的56.0%。
中南大學2019年計劃自主招生120人,縮減300人,縮減幅度甚至超過70%;而全國20所985高校,削減自主招生名額達2293名,相較于去年5065的招生數,縮減幅度超過45%,接近一半。
也就是說,2019年要想上國內最頂尖的高校,通過自主招生這條路的學生,已經被關上了半扇門。
如今,“強基計劃”接替“自主招生”,這也意味著:從2020年高考開始,已經持續了17年的大學自主招生政策,終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自文件發布以來,討論之聲不絕,眾說紛紜,新的政策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什么是“強基計劃”?
《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的突出問題(比如招生學科過于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己嗽u價不夠科學規范、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著力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
“強基計劃”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自主招生”?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強基計劃”不過是給“自主招生”改了個名字,換湯不換藥而已,并不會改變多年來的基調,依然會為權貴子弟留足彈性操作的空間。
但這次,教育部將公平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己藯l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其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布后。高考出分后,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入圍名單,入圍學生參加高校組織的考核。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其中,高考成績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區別
1.選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 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
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
3.入圍依據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
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己说臈l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4. 錄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
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于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5. 培養模式不同
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
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強基計劃”吸收了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優點。其中,綜合評價才是主流,競賽是“極少數”學生破格錄取的通道。
要格外注意,競賽學生仍有出路,但只是極少數。不過,“強基計劃”積極探索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搞競賽的偏科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利好的。
“強基計劃”的錄取模式,可以說就是強化版的“綜合評價”。而綜合評價得到了政策支持,幾乎就是上海綜評、浙江“三位一體”試點的成功做法,《意見》正式采納、推廣了浙江、上海的好經驗。
同時,“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遵循“一校一策”原則,裸分考生仍是主流。雖然,高校考核的15%非常重要,但是學生的高考成績是錄取的重要依據。
哪類學生最容易被高考淘汰?
無疑,高考是一場攻堅戰,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機制,必然會有人被淘汰。
但是,無論高考政策怎么變,只有在這場戰斗中擁有清晰的規劃,適合自己的策略和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否則就會面臨淘汰。
那么,高考最容易先淘汰哪些人呢,一起來看看。
01
偏科嚴重,惡性循環
高考成績是所學科目成績的總和,即便一科考得再好甚至滿分,但是,決勝的關鍵往往在薄弱的那一科,千萬不要讓偏科拖后腿,拉開過大的距離。
有些同學會覺得某一個科目是自己的強項,那就一直學那個科目,做題、做題、做題不斷強化自己的這個優勢。雖然強化自己的優勢沒有錯,但是高考最忌的就是偏科。
“強基計劃”的錄取標準中,高考成績占比高達85%,如果一個學生偏科嚴重,例如數學回回滿分,但語文常常不及格,那么綜合成績將會不理想,達不到高校的入圍線,連入圍參加校考的資格都沒有。
高中三年,知識點多,知識體系龐雜,學習本來就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無時無刻不在查漏補缺,如果不分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就會陷入“ 會的越來越會,不會的越來越不會”的惡性循環,考試也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與理想的學校越來越遠。
02
死磕競賽,荒廢課業
所謂“死磕”,是指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競賽上,出不了成績,同時還影響了校內課程的學習,導致綜合成績不理想,那么就太得不償失了。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面對高中的繁重學習更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對自己的情況有足夠明確的認識。競賽這條路不好走,一要明確興趣,二要堅持不懈。所以,如果不是在某方面特別專長的話,強行嘗試競賽,最后必然是兩頭都沒顧上,得不償失。
與其去博希望不大的競賽,還不如扎扎實實地在平時的課業上下功夫。通過高考,為自己拼一個似錦前程,相對而言,更為靠譜。
但是,那些基本功扎實、綜合成績優異,同時有一些競賽功底的考生,報考“強基計劃”是非常有優勢的。
03
眼高手低,不重視基礎
很多同學都覺得考試最重要的就是后面幾道大題,能把大題做好了,分數自然不會低。然后,就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大題和壓軸題上;結果,導致前面很多基礎題反而丟了分。
實際上,基礎題占了80%的分值,基礎題才是考試的主角!
老師會反復強調一定要注重基礎,要回歸課本,打好自己的基礎才能走得更遠。
其實,不管是基礎的選擇題、填空題,還是能力題,都離不開教材上的定義、公式、知識點,遇見模棱兩可的題目,記得在課本找到對應的章節,一字一句去理解,早攻克早獲益。
04
脫離老師課堂,積壓問題
這個問題在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身上比較明顯。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會覺得老師在復習的時候,講的內容自己都會了,已經理解了,所以就會在課堂上做其他事情。
尤其是高三,更要重視老師在課堂說的每一句話!老師的課程一般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既可以幫助學生串聯起不同內容之間的知識點,也可能會在其中講到一些易錯的點,而且老師有豐富的經驗,理解更到位,方法可能更簡單。
還有些同學,遇見不明白的錯題總是喜歡拖延,殊不知高三的訓練量本來就很大,舊的問題不處理馬上就會有新的問題堆積上來,拖到最后害的是自己。
05
忽略錯題本,求數量忘質量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復習,都不能單純只追求題海戰術,做題最忌諱的就是為做題而做題。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題目的數量,沒有去深究自己錯誤題目的原因,尤其是對錯題的處理,那一定不會有什么進步。
錯題是丟分的直接體現,比如知識掌握不牢、思路有漏洞……這個時候,錯題本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在平時的做題過程中,要先保證理解老師課堂講的題及留的課后題,在此基礎上,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再找題目進行針對性訓練。珍惜每一道做錯的題,沒事的時候經常翻一翻錯題本。
06
熬夜苦讀,忽略碎片化時間
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時間沒有什么規劃,經常晚上熬夜到很晚,導致白天又沒了精神聽課,昏昏欲睡,就算沒有睡著,也只是聽了個七七八八,沒有理解透徹。
雖然有一些學生白天的時間利用基本精確到了每分每秒,跑操前會有小卡片背誦,上廁所也會記憶相關知識點。但是,更多的學生到了緊張的高三,卻是采取長期熬夜的策略。
不過,長期熬夜并不可取,不僅影響睡眠,容易疲勞、記憶力下降,也會導致第二天上課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償失,成績也可能會下降。
高三,盡量避免熬夜,將白天效率最大化,保證自己健康科學的生物鐘。比如可以利用乘地鐵等時間,聽聽英語聽力,背背單詞……
07
缺乏放松時間,壓力山大
很多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會像一把時刻繃緊弦的弓箭;尤其是到了高三,會一直告訴自己,要拼命復習。于是,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幾乎不給自己任何一點喘氣的空間。但是,長期高負荷的學習難免會讓人產生疲勞,犧牲休息和放松的時間,也沒辦法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學習。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一味緊繃著學習這根弦,勢必會給心理和生理帶來極大的負擔,反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狀態和考場發揮。所以,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心理上輕松、愉悅的感覺,做到勞逸結合。
比如多聽聽音樂,多去操場跑幾圈,打打球,只有為自己不斷加油,才可以充滿信心地繼續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復習中。
高考就如同品嘗一杯黑咖啡,先苦后甜,如夢一場,夢醒之后,就是你想要的未來!
而為了夢想拼盡全力的你,只需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長處、明確自己的目標、發揮自己的全部實力,朝著目標一步一步穩步前進吧。
我們沒有辦法預知夢想實現的樣子,但是我們心里都有一個期許,我現在才知道,這個期許和它是什么樣子沒有關系,而是和我們多想要實現它有關。
——代亞松(畢業于衡水中學,就讀于清華大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