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爆料了這樣一件事,學校要求所有老師捐款100元,還表示會將這件事放入師德師風考核之中,言外之意是不捐錢,師德師風考核將被評為不合格,這樣究竟合理嗎?將捐錢與師德師風考核捆綁在一起,...
最近,有網友爆料了這樣一件事,學校要求所有老師捐款100元,還表示會將這件事放入師德師風考核之中,言外之意是不捐錢,師德師風考核將被評為不合格,這樣究竟合理嗎?
將捐錢與師德師風考核捆綁在一起,完全就是“綁架式慈善”,強迫別人捐款,合理性根本無從談起。
捐款成了學校的“面子工程”
如今,不少捐款早已經成了學校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學校往往是為了自己的“名譽”,想要在上級部門交辦的“捐款”中露臉,想盡一切辦法籌集捐款。以前大都是通過不記名的方式,老師和學生自愿捐款,畢竟捐款還是屬于個人意愿的善意行為,不可能一把尺子量到底,這對于不同家庭情況的人來說,也才是最公平的方式。
如今將捐款納入師德師風考核,還限定捐款錢數,明顯就是強迫捐款,這不僅與捐錢的初衷相違背,成了一種變異的“慈善”,很難起到正向引導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老師們的反感。
師德師風考核并不盡如人意
其實,師德師風考核是有官方文件的,這就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但是,對師德師風的考核,最終還是要落實在每所學校,每所學校也結合教育部門印發的文件制定了自己的評斷標準,將捐款放到學校的考核標準之中并不意外,這也是為什么有學校敢直接將捐款與師德師風考核捆綁在一起的關鍵原因。
不過,當前的師德師風考核基本是流于形式,這才有了諸多有失師德師風的案例。前不久,上海財大和北大有類似的事情相繼被爆料出來。還有些學校師德師風考核就是走走過場,比如說,某小學對學校53名教職工進行師德師風考核,雖說考核過程是按照被考核人自評、教職工民主評議、服務對象評議、考核小組評議的程序,但最終的結果是50人優秀,3人合格,沒有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教師。
只要從事教育工作,師德永遠是第一標準,實行零容忍的“一票否決制勢在必行。但是,對于這件事,有網友卻這樣說,將師德師風考核作為學校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手段,學校也應該被“一票否決”。你有過類似的捐款經歷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