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隊球員在蘇超聯賽中的“高光時刻”引發關注,雨花臺中學是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發展得到推進。雨花臺中學與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攜手,探索體教融合發展,隊員們學業水平達到一定...
6月1日,南京隊主場對戰無錫隊,比賽開始僅1分半鐘,南京隊球員江濤就用一記補射破門,幫助南京隊率先進球;6月21日,南京隊客場對戰常州隊,南京隊隊長渠成在與江濤的精準配合下,收獲自己本次賽事的首個進球,助力球隊以4∶0的優勢鎖定勝局……“蘇超”開賽以來,南京隊球員在賽場上的一個個“高光時刻”,引發了不少網友對這支球隊的關注,而在出征的50名球員中,有16名畢業于南京市雨花臺中學。
雨花臺中學是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999年,該校率先將校園足球作為特色發展方向,探索開展校園足球活動。2004年,學校開始招收足球特長生。次年,隨著93—94年齡組隊員升入初中部,該校有了第一支成建制的球隊,校園足球發展迎來了新的起點。
“球隊建立初期,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雨花臺中學校園足球負責人吳偉告訴記者,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運動員的學習、訓練、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但在學校和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足球運動發展穩步推進。”
2011—2015年,雨花臺中學的校園足球事業幾經波折,陷入了發展瓶頸。為探索發展新路徑,該校與原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攜手,開創了南京市校園足球自主聘請校外高水平教練員的先河,積極探索將足球、育人相結合,推進體教融合發展。“學校對隊員們的文化課學習要求十分嚴格,學業水平達不到一定標準,就不允許參加日常訓練。”吳偉介紹說,在“先做好學生,再做好球員”的嚴格要求下,隊員們將學好文化課貫穿于訓練及比賽的全過程。“訓練結束后,他們會利用晚自習時間把當天落下的課程補齊,還會在周末‘開小灶’,保證訓練、學習兩不誤。”
“蘇超”南京隊球員李加俊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2013—2018年,李加俊在雨花臺中學就讀期間,每次外出參賽,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抓緊學習,遇到困難就打電話向任課教師求教。“老師總跟我們說,你們的成長路徑跟普通學生不一樣,除了把球踢好,還要不斷提升文化知識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更高的發展平臺。”李加俊將老師的教誨銘記于心。在校期間,他所在的球隊曾獲“省長杯”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冠軍,他也憑借個人的優異表現獲得赴巴西交流學習的機會。2023年,已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的李加俊成功入選中國足球協會會員協會冠軍聯賽最佳陣容球員名單。
經過多年探索,雨花臺中學以足球為核心,逐步構建了學科融合類、足球文化類、運動實踐類三大類課程體系,進一步推動足球與學科教學、德育等相融合,助力學生全面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真正聚焦學生成長所需,做到文化教學和足球訓練同步發展。”雨花臺中學黨委書記趙光輝介紹說,學校先后獲得“全國貫徹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學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為了讓雨中學子在足球路上走得更遠,2022年雨花臺中學還創新打造“體教融合+職業俱樂部”的培養模式,與南京大學、南京城市足球俱樂部簽訂三方足球戰略合作協議,將校園足球發展往前推進了一步,也為足球少年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據了解,近10年,該校向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140多名優秀運動員,向國青、國少及江蘇梯隊輸送了40多名優秀運動員。
“蘇超”賽場上,今年36歲的渠成是南京隊資歷最“老”的球員。2006年從雨花臺中學畢業后,他加入江蘇省全運隊,代表江蘇征戰全國體育大會。2008年,在一場江蘇隊內部比賽中,渠成在最后15分鐘替換上場,并憑借出色表現,獲得江蘇隊主教練的青睞,隨后成功入選江蘇隊一線隊。“是學校的培養讓我有了與夢想‘交手’的機會。”渠成說。
南京隊9號球員陳運涵同樣是從雨花臺中學一步步走向市隊、省隊、職業隊的。學校的系統性培養,為他的足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2023年,陳運涵成為南京市鐵心橋小學的一名專職足球教練。“蘇超”備賽期間,陳運涵白天“帶娃”,晚上堅持訓練,充實的生活讓他堅定了未來的奮斗方向:“當我帶著孩子們訓練時,仿佛看到了當年在賽場上奔跑的自己。”
雨花臺中學的探索實踐,也是南京市校園足球發展的縮影。截至目前,南京市成功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點區1個、省校園足球改革試點區3個,建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94所、省足球后備人才示范學校10所。如今,全市近20萬名學生常年參加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孩子們在綠茵草地上盡情奔跑、活力四射,在感受“小足球”帶來的歡樂的同時,收獲了更為精彩的成長。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蘇超’,學生和家長對校園足球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吳偉說,“前段時間,南京隊的球員們回到母校,孩子們非常激動,希望未來也能像學長們一樣,代表學校、南京,成為綠茵場上的‘城市英雄’。”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崔婕 王素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