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里的熱門游戲、流行網劇、流行歌曲、社交軟件等,都容易引起青少年關注,自控能力弱的孩子甚至會沉迷。
手機里的熱門游戲、流行網劇、流行歌曲、社交軟件等,都容易引起青少年關注,自控能力弱的孩子甚至會沉迷。
長時間地使用手機或沉迷游戲等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如——
視力下降
頸椎疾病
人際交往障礙等
不少家長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會著急,有的家長可能會出現過度防御。俗話說,過猶不及,過度防御或干著急于事無補,反而會把親子關系弄僵,秉持理性態度,積極正面引導才是正確的思路。
下面幾個方法家長不妨關注、試用一下。
方法一、心態平和,共商約定
“還有十分鐘就到約定時間了。”
“你玩手機已經有一個小時了,是不是該休息了呢?”
用協商的語氣與孩子交流,孩子會感到家長的尊重和關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議。溝通的基礎打好了,家長可以進一步與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機的規則,如
什么時候玩手機
每次玩手機的時長
超時玩手機的懲戒辦法等
作者:嘉壕gaahou
方法二、讀懂需求,精準關愛
相關心理專家研究發現,青少年玩手機的心理需求可以歸納為4個方面:
信息、認知需求
放松、娛樂需求
個性、時尚需求
溝通、歸屬、情感需求
結合這一認識,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喜歡用手機聽音樂、看網劇、玩游戲,可能孩子想要滿足的是放松、娛樂需求。為此,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安排以下活動:
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跟孩子一起做做飯、打打牌、下下棋
帶孩子參與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
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體育運動等
如果孩子喜歡上網聊天、刷微博、發朋友圈求關注等,他有可能對溝通、歸屬、情感的需求比較強烈。這時,需要家長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與陪伴等。得到同伴認同,對孩子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尊重孩子對于同伴認同的渴望,鼓勵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參加同齡人的社交活動,通過同齡人的互幫互助,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獲得歸屬感、認同感和成就感。
方法三:適時贊美,允許反復
遇到以下情況,可以對孩子及時肯定或贊揚,以更好地鞏固和強化孩子的進步,如:
孩子提前了幾分鐘結束玩手機
孩子用手機搜索學習信息
在執行手機使用規則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破壞規則的現象,此時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確有困難,就慢慢來,給孩子留足不斷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出現反復。
方法四:以身作則,身教為先
常言道,言傳不如身教。當孩子總看見父母對手機“愛不釋手”,而自己手上卻“空無一物”時,孩子的心里會如何想?因此,作為家長,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生活中,盡量避免當著孩子長時間玩手機。
來源:江蘇教育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