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這是該校食品營養專業“營養膳食設計”課程的實驗現場,學生們正分組為減肥人群設計一日三餐食譜,并親手烹制減脂餐。
5月9日,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實驗室內,飄出陣陣食物香氣。西蘭花與三文魚的清香、糙米飯的溫熱氣息、檸檬汁的酸甜……這里沒有傳統課堂的安靜,取而代之的是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和學生們熱火朝天的忙碌的“煙火氣”。記者了解到,這是該校食品營養專業“營養膳食設計”課程的實驗現場,學生們正分組為減肥人群設計一日三餐食譜,并親手烹制減脂餐。
一堂實驗課,作答健康中國大課題
在肥胖率日益增長的當下,體重管理被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議題,也成為每個人需要認真對待的人生“大事”。在“國家喊你來減肥”的號召下,如何吃對食物,健康享“瘦”?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緊跟政策導向,將“掌握為各類人群制定個性化膳食計劃的能力”作為食品營養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本次實驗課的主題“減肥人群食譜設計與烹飪”,正是這一理念的落地實踐。
“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不僅懂理論,還能動手設計、制作出科學、健康、美味的食物。”課程負責人、食品科技學院張闖副教授介紹,課程設計的初衷源于社會對營養咨詢、健康指導方向的人才需求,涵蓋基礎營養學、營養需求與膳食原則、營養配餐原則與方法三部分,有理論更重實踐。
“科學減肥離不開專業營養指導。我們希望通過這門課,培養出既能準確分析營養相關問題,又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能進實驗室也能進廚房’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張闖說。
從問卷到廚房,科學配餐的完整鏈條
實驗課的任務看似簡單——設計一日減脂食譜并完成烹飪,但背后卻藏著一整套科學流程。課程授課教師、食品科技學院呂云斌老師介紹:“學生需要根據實驗指導文檔,先為周圍人群或虛擬一位減肥者設計調查問卷,收集身高、體重、日常活動量等數據,再通過DRIs(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計算每日所需熱量,精確到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
“一開始覺得熱量計算挺麻煩,但后來發現,差100千卡都可能會影響減肥效果。”食品營養專業大三學生王鋆南一邊稱量南瓜一邊感慨。他的小組為一位30歲、體重70公斤的上班族設計了食譜:早餐是燕麥牛奶粥配蒸玉米和水煮蛋,午餐以雞腿肉、西蘭花、冬瓜和蝦仁為主,晚餐為清蒸三文魚搭配時蔬和水果酸奶。為了更好控制油脂攝入,他們對雞腿肉去皮,并且定量使用5g橄欖油烹制,主食也采用更具飽腹感的糙米飯。
而在另一組,學生們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他們將青椒、西蘭花與雞絲蒸熟后拌入蕎麥面,三文魚的處理也以烤箱代替油煎。“這樣既能最大程度保留營養元素,又能減少油脂的攝入。”食品營養專業大三學生張譯瑋向記者展示成果。
從紙上談兵到“舌尖上的科學”
“許多營養素會在烹飪過程中流失,比如維生素C對高溫敏感,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涼拌或快炒。”課程指導中,呂云斌向學生強調烹飪方式的重要性。“優先采用清蒸、水煮、烤、燉等低油低鹽的烹飪方法,避免油炸、油煎等高熱量烹飪方式。”
“以前覺得營養學就是理論,現在實際操作下來才發現,每一個數據都關乎健康。”張譯瑋坦言,這門課改變了她對專業的認知。如果一不小心“手抖多放了一勺油”導致熱量超標,就只能重新調整食譜。“細節決定成敗,營養師的責任遠比想象中重大。”看著紙上測算的營養數據變成一道道美味的餐食,讓她充滿了成就感。而每節課都有“新花樣”,這也讓這位“小營養師”充滿了期待。
王鋆南表示,課程讓自己意識到“個性化”的重要性:“同樣是減肥,上班族、健身愛好者、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方案完全不同。我們必須綜合考慮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甚至文化背景。”
“食品營養領域需要復合型人才——懂原理、會計算、能實踐。”呂云斌說。他表示,實驗課程的關鍵在于統籌理論與實操:“比如熱量計算涉及數據處理,烹飪又考驗動手能力。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科交叉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融會貫通。”
健康中國的“種子”在實驗室里萌芽
實驗課尾聲,學生們將成果擺上展示臺并進行介紹。五彩沙拉、香烤三文魚、冬瓜蝦仁湯……這些菜肴的“色香味”背后,是精確到克的熱量計算、嚴格篩選的食材和科學的烹飪邏輯。
“健康中國,從每一餐開始。一份健康營養的餐食,需要在熱量計算、營養均衡、食材選用、總量把控、烹飪方式等方面綜合考量。”課程授課教師、食品科技學院陳瀟介紹,除了面向減重人群,課程還為消化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孕婦、青少年等人群進行個性化膳食指導。談及課程的未來規劃,她透露將引入更多智能化工具,“比如用APP實時分析食譜營養,結合AI設計個性化方案等,進一步加強學生運用前沿工具進行營養膳食設計的能力。”
據悉,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自2022年開設,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精神,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和食品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學校優勢學科而設立的本科新專業。專業依托食品科技學院學科建設成果和優質師資力量,以及豐富的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旨在培養具備解決健康食品開發、營養功能評價等營養健康相關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該領域相關技術與管理工作崗位的創新人才和領軍人才。
今年,“營養膳食設計”作為該專業的新課程,首次面向2022級本科生開課。當年輕人開始用科學對抗肥胖,用專業守護餐桌,這場關乎國民體質的“戰役”便有了更多勝算。
通訊員 王璐 靳宗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攝影 胡瀟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