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5日,由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主導的首顆中俄高校聯合研制的微衛星“阿斯圖友誼號”于俄羅斯阿穆爾州當地時間8點18分(北京時間 7 點 18 分)搭載“聯盟-2.1b”火箭從東方發射場發射升空。南...
北京時間11月5日,由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主導的首顆中俄高校聯合研制的微衛星“阿斯圖友誼號”于俄羅斯阿穆爾州當地時間8點18分(北京時間 7 點 18 分)搭載“聯盟-2.1b”火箭從東方發射場發射升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微小衛星空間操控實驗室康國華教授團隊所研制的低軌導航增強載荷隨“阿斯圖友誼號”衛星一起入軌,此載荷將在衛星精密定軌、軌道預報等領域發揮作用。
2014年,“阿斯圖友誼”號衛星在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合作框架下首次被提出,十年磨一劍,此次終于成功發射入軌。南航科研團隊的載荷其核心技術在2017年11月“和德一號”微小衛星上已得到驗證,并且在前面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據悉,本次發射的低軌導航增強載荷于2019年立項研制,期間南航研制師生與哈工大“阿斯圖”衛星研制團隊進行了多次接口聯調,并在第二屆學生微納衛星技術論壇,做了題為“The Navigation Augmentation Payload Based on PPP in LEOMicrosatellite”的報告。2024年載荷隨衛星經過了力學環境實驗、溫度環境實驗、電性能測試等實驗,圓滿完成了地面所有測試工作。導航增強載荷通過精密單點定位技術,雙頻載波相位觀測數據和地面上注的高精度衛星星歷、鐘差進行在軌的精確定位和定軌。
南航將軍路校區航天學院小型地面站,已于11月6日上午8點30分,接收到了衛星遙測信號,衛星一切正常,后續將展開常態化的遙測接收。
據介紹,在此次任務研制中,南航秉承新工科建設“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項目中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由學生獨立完成了設計,研制和測試工作,這也是微小衛星團隊“觸摸航天,進入航天,改變航天”理念的具體實踐。
微小衛星態勢感知與操控團隊負責人,航天控制工程系教授康國華表示,這段歷程不僅見證了團隊的成長,更見證了每個學生的成長,提升了他們的“工程思維、系統思維和總體思維”,把他們培養成了空間飛行器設計師、航天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剛進組的時候我就參與了導航增強載荷項目的研究工作,現在看到自己學生階段的成果上天,深刻感受到了母校這些年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2019級航天工程碩士畢業生魏建宇說,希望師弟師妹們能夠持續投身到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將在組里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祖國大地上,將成果譜寫在我們的星空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