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實驗學校校長李春新介紹,同時,通過農業(yè)實踐基地教學等方面課題的研究,利用江心的地域優(yōu)勢,讓教育回歸自然,建設有特色的現代化鄉(xiāng)村學校
“同學們好!今天是開學第一天,你們正式開啟了一年級的學習生活……”9月4日一早,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江心實驗學校老師吳進微笑著走進了一年級教室,開啟了開學的第一課。特別的是,今年該校的小學一年級僅有3名新生,全校九個年級共有99名學生。
直擊: 3個人的教室
“我上學了!”一年級教室里,3名新生王廷宇、王彥博、陳希跟著吳進大聲朗讀,空蕩蕩的教室里回蕩著孩子們稚嫩可愛的聲音。吳進走下講臺,來到孩子們的課桌邊,近距離互動教學?!白巳齻€一,眼睛離桌面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我來看看誰坐得最好、最挺拔。”
語文、數學、體育……開學第一天,3名新生的課程安排豐富多彩,他們圍坐在課桌邊,一臉認真地汲取知識?!拔乙煤脤W習,長大了當一名消防員!”下課后,問及他們的愿望,陳希大聲告訴記者。
“三名新生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是父母在江心洲創(chuàng)業(yè)?!眳沁M說,通過一天的教學,孩子們表現很棒,專注力較強,讓她對未來的教學充滿了信心。
江心洲風景秀麗,與江水滔滔、鳥鳴啾啾相對應的,是地理位置特殊和交通方式單一。江心洲是由長江沖積而成的沙洲,四面環(huán)江。目前,島上常住人口約3500人,進出的交通方式只能靠汽渡。江心實驗學校是這座江島上唯一一所學校,該校是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成立于2001年,由原江心中學和江心中心小學合并而成。
現狀:27個人的堅守“破局”
潘艷擔任該校三、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2006年來到江心洲工作,在學校與愛人結緣,共同扎根于鄉(xiāng)村教育一線?!拔覀冏≡阪?zhèn)江市區(qū),每天早上6:50就要出門,必須趕上7:30的汽渡?!北M管通勤不方便,但她與愛人十幾年如一日地渡江往返?!拔覀儗W校的孩子們很淳樸,雖然因為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學生人數在逐年減少,但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很順暢,師生關系非常融洽?!迸似G將辦公桌上五顏六色的小賀卡展示給記者看,“開學了,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寫上祝福語的小賀卡,鼓勵他們再接再厲?!?/p>
“一年級新生僅有3名新生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眳沁M說,她是土生土長的江心洲人,1999年參加工作的她有著24年教齡,“我一直教低年級語文,以前學生數量還可以,低年級有三至四個班,每個班三四十名學生。大概從2011年開始,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工作,并選擇將孩子送到教育資源更為豐富的城市學校就讀,學生生源逐年減少?!?/p>
目前江心實驗學校共有學生99名,教師27名,在校人數逐年“袖珍化”。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學校始終堅持“一個都不能少”,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嘗試“破局”。“針對只有3人的一年級,我們從以往復合教學的方式改為分班式授課,即一年級的學生語文、數學單獨上課,其他勞動、美術等技能課程采用一年級、二年級合并的形式上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集體成長?!苯膶嶒瀸W校校長李春新介紹,同時,通過農業(yè)實踐基地教學等方面課題的研究,利用江心的地域優(yōu)勢,讓教育回歸自然,建設有特色的現代化鄉(xiāng)村學校。李春新堅定地說:“我是江心人,對于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了感情,只要有一名學生在,我們都會堅守在這里!”
未來:一群人期待開創(chuàng)“新局”
江心實驗學校的現狀,折射出當前鄉(xiāng)村教育的困境。學校的努力和嘗試為鄉(xiāng)村教育提供了經驗,那么,面對鄉(xiāng)村生源流失等問題,如何更好地“破局”呢?
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社科處教授徐雁,他認為,在城鎮(zhèn)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人口外流的根源在于城市就業(yè)機會、教育資源、醫(yī)療資源等因的緊密交織,鄉(xiāng)村振興就是改變之本,讓“鄉(xiāng)村能留住年輕人”,孩子們不再做留守兒童,實現彼此的雙向奔赴。
徐雁表示,一方面,學校需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另一方面,作為全校僅有的3名一年級新生,他們面臨的不僅是適應新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更需要在人數稀少的環(huán)境中如何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除了教學質量,學校還應該在心理輔導上多下功夫,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跋M膶嶒瀸W校努力‘破局’的故事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鄉(xiāng)村教育的改革中來,共同為提升鄉(xiāng)村教育質量,推動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力量?!毙煅阏f。
江心實驗學校開學的第一天,記者感受到愛的鄉(xiāng)村教育撐起了希望的天空。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浪潮,在此背景之下的破題之解,江心實驗學校的探索和堅持給出了答案。老師們沉下心來,用責任與愛,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幫助每個鄉(xiāng)村孩子激發(fā)自己的潛能,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與閃光點,也是鄉(xiāng)村教育的應有之義。
視頻:李嘉斌 朱晶晶
編輯:黃昕彤
審核:曾海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