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科技優勢,用好“農字號”身份精準“造血”,賦能振興,探索出一條定點幫扶直通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過去10年的攜手共進中,南農與貴州麻江結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為接續...
南京農業大學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科技優勢,用好“農字號”身份精準“造血”,賦能振興,探索出一條定點幫扶直通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過去10年的攜手共進中,南農與貴州麻江結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為接續做好全面鄉村振興奠定了厚實基礎。
用金牌學科釋放產業新動能。學校以科技力量賦能特色產業,實現讓麻江的主導產業提質、高產、走紅。與麻江聯合打造的“藥谷江村菊花園”,帶動了超2億元的旅游綜合收益;創新引入自主研發的粳稻米,實現畝均增產50%;品種復壯后的紅蒜,實現從退化衰落到畝產翻倍;跨學科“聯姻”的藍莓,顆粒更大、賣相更好、口感更佳,成為麻江最大的主導產業果。
用科教平臺激發人才新活力。學校把新農科人才培養投放在定點幫扶的根據地,重點依托“鄉村振興研究院”,盤活技術、人才資源,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產業人才梯隊;通過開展“組團式”產業幫扶,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對接,激發了產業內生動力。學校將“研究生工作站”搬到黔東南的大山里,把立德樹人大課堂搬進田間地頭,每年遴選20余名研究生長期駐點,在耕讀中知農情、在產業中找課題、在奉獻中長才干。
用靶向機制構建幫扶新模式。近年來,學校以“黨建興村,產業強縣”為主題主線,深入實施“10+10”幫扶行動,通過10個學院對接幫扶10個村,創建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其中卡烏村、河壩村入選貴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通過組建以學科帶頭人、崗位科學家為主體的10個技術專班對接10個特色產業,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與新工藝700余項,助力麻江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學校正在推進“金色稻海、壩上糧倉”創建工程、藍莓產業提增工程,努力實現校地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